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2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乡愁》赏析。 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大的乡愁,便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堪称白话诗作的典范。他借鉴《诗经》的风格和体例,语言平实,循环往复,一唱三叹,愁肠百转,哀婉壮美,当属白话诗的“婉约派”。他娓娓道来,举重若轻,将乡音、乡情、乡愁表达得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看似平淡,实则翻江倒海、纵情喷薄!有人认为:《乡愁》之后再无“乡愁”,确有道理!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延伸了作品的场景,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加了作品的故事性和岁月感,生活气息浓郁且唯雅唯美。表面上是“淡淡的忧伤,淡谈的哀愁”,实则情感汹涌,悲怆于胸!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家乡情结,散发着浓浓的人间烟火的味道。 从语言上来讲,整首诗作仅用了一个感叹词,是“呵”而不应该是“啊”。“啊”适合表达明快畅亮的情感,略显随性浅薄;而“呵”则不然,它是发乎胸腔来自肺腑的,痛定思痛痛心疾首的,捶胸顿足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它是从心灵最深处发出的怒吼,更适合表达诗人创作时的真情实感。 《乡愁》整诗共分四段,有人认为,既使把最后一段舍掉,也不失为一首好诗,这话不假。但那只能算是一个小文人的浅唱低吟、自我陶醉,没有了境界,没有了家国情怀。事实上,前面三段都是铺垫,最后一段才真正体现了诗人的创作意图,才是诗人的灵魂归宿所在!#文学 #历史 #怀旧 #中学历史教学演义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