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3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5: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80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6
00:00 / 07: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8
大梦归离里的古代抹额 古代抹额的佩戴方式与发展脉络 抹额,这一古代头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其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最初以丝帛制成,被称为“頍”,用以固定头发,不分男女尊卑,皆可佩戴。秦汉时期,抹额逐渐在军队中广泛使用,成为士兵束发或勒紧帽子的标识,被称为“军容抹额”。这一时期的抹额,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象征着武士的威武与精神。 汉魏时期,抹额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在冬季将布帛裁成长条,内蓄绵絮,系扎在额间保暖,这种额饰被称为陌额絮。到了唐代,抹额一词正式出现,其款式和颜色虽较为单一,但女子开始效仿男子装扮,佩戴抹额,逐渐展现出其审美内涵。宋代,随着男性崇尚系裹头巾,抹额更多地被女子所使用,制作上更加讲究,彩绣与珠宝的点缀使其更加华丽。 明清时期,抹额在妇女中盛行,无论尊卑,额间常系有抹额。其形制多样,除了传统的布条围勒外,还涌现出多种新颖样式,如菱形、网状等,并配以精美刺绣和珠宝,成为彰显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时装的西化,抹额的功用和审美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回顾抹额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用性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其装饰性。丰富多彩的抹额图案纹样,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文化意蕴,更展现了民间美术的审美理想。这一头饰,不仅是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与发展。 如今,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抹额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引发着我们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与讨论。#抹额 #大梦归离 #传统文化 #传统服饰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