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3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昨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句话:“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浑浑噩噩”。我身边一位朋友就很符合这句话里表现出来的状态。她现在正在考研,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学习;我见过她的本子,上面用红、绿、蓝、黑四种颜色做笔记,整个本子看起来花花绿绿,写到某一条时还得回忆这一类知识该用哪种颜色的笔。学习过程中,她只追求时长,不追求有效时间。每天给自己定五点的闹钟,迷迷糊糊洗漱完六点出门,往图书馆或者自习室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然后在朋友圈发图打卡:“今天又是努力的一天!”实际上,上午一个小时玩手机,中午午觉睡一个小时,下午打游戏看小说两个小时,晚上听歌又是两个小时。平时,她最喜欢刷题,因为看视频需要动脑子,背单词需要动脑子,只有刷题不需要动脑子。但是刷完又不总结错题,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根本就没有真正利用起刷题的价值来。有些网友总结得好:“就像是一个孕妇快到预产期,家里都盼着她生个健康孩子,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怀孕。”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一群黑蚁分为三组,每一组由30只黑蚁组成;这些黑蚁被投放到了模拟自然环境巢穴中,研究者们以此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这些蚂蚁大多数都兢兢业业,做着搬运食物、照顾后代的任务,但是却有少部分蚂蚁一直无所事事,终日游荡,并不工作。但当研究者们断掉这群蚂蚁的食物来源后,那些勤奋蚂蚁立刻乱成一团,而这些“懒蚂蚁”却不紧不慢,带着蚁群向新的食物处迁移。原来,它们不是懒,而是在四处侦查,为蚁群留好后路,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为什么你越勤奋、却越平庸?其实,你表现出的“低质量勤奋”,比懒惰要更加可怕。认知资源有效分配《吕氏春秋》有言:“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如果全天都用来摄入信息,那什么时候用来消化呢?如果全天都用来消化信息,那信息又从哪里摄入呢?之前就有一位同事,天天加班到八九点,竟然就只是为了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展示出一段花里胡哨的PPT。明明只用word文档列清楚一、二、三、四条的简单工作,硬是被弄得如此复杂,让自己处理工作的效率降低,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陷入了“低质量勤奋”之中,花费了很多功夫做一些“形式主义”工作,却没有真正将知识和经验纳为己用?做着一只勤奋转圈的蚂蚁,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创造什么价值。#人生感悟 #人生智慧 #小故事大道理 #正能量 @抖音小助手 @抖音创作灵感 @抖音创作小助手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