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0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1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1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26
资本主义的循环为什么容易"卡壳"?一个酒厂故事看明白 想象一下,经济就像一个巨大的血液循环系统,钱在其中流动,让整个身体保持活力。很久以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循环: 工人干活拿工资 -> 工人花钱买商品 -> 老板赚到钱 -> 老板用钱雇工人、买材料再生产... 斯密认为,这个循环完美无缺,因为: 大家追求自己的利益(工人想赚钱,老板想发财),结果反而让整个社会财富增加了(就像无数小溪汇成大河)。 老板赚的钱不会捂着。他们会拿去再投资(开新厂、买机器)或者自己消费,这样钱又流回市场,买走工人生产的商品,保持平衡。 第一个观点,大家都挺认同。但问题出在第二个观点上。 现实情况呢?我们看到的是:老板们的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生产的商品堆成山,但普通工人拿到手的钱,相对能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市场这个循环,好像越来越不平衡了! ❓ 哪里开始出错了? 后来,另一位深入观察社会的思想家马克思,发现了这个循环里的一个关键问题:老板拿走了太多利润,而且他们根本花不完! 我们用个简单的酒厂故事来说明: 酒厂一年生产了 100瓶酒,每瓶卖 100块。 总收入 = 10000块。 支出: 付给工人工资:2500块 付给种葡萄的农民原料钱:2500块 老板利润 = 10000 - 2500 - 2500 = 5000块 按照斯密理想的循环: 工人和农民拿到 5000块 工资,他们需要消费。 老板拿到 5000块 利润,他也需要消费(或投资)。 这样总共 10000块 的购买力,正好能买光 100瓶酒。 但现实是: 工人+农民:他们只有 5000块,只能买得起 50瓶酒。他们想买更多?没钱! 老板:他兜里有 5000块,但他一个人能喝多少酒?就算他天天喝,撑死也就喝掉 10瓶酒。 结果: 剩下 40瓶酒(4000块) 卖不出去!成了 积压的库存(生产过剩)。 酒卖不掉,酒厂就要减产、裁员... 核心矛盾暴露了: 底层(工人、农民):有消费的愿望,但钱不够(消费能力不足)。 顶层(老板):钱多得花不完,但个人需求有限(喝不了那么多酒,也用不了那么多奢侈品)。 💡 问题根源:超额利润分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09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