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23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37
00:00 / 05: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而周围没有任何人在场听到,它算发出声音吗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非常著名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如果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而周围没有任何人在场听到,它算发出声音吗?”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精巧的哲学谜题,它的答案并不唯一,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问题中最核心的那个词——“声音”。 视角一:物理学家的答案——它产生了声波,但没有产生“声音#” 从纯粹的物理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清晰。 一棵树的倒下会剧烈地撞击地面,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剧烈振动。这种振动会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就是声波。声波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可以用仪器(如麦克风和示波器)测量和记录下来。 因此,物理学家会说:是的,树倒下必然产生了声波。但是,“声音”(sound)这个词,如果严格定义为一种主观的听觉体验,那么它就需要一个接收者——一个拥有听觉系统的生命体(如人类或动物)——将声波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神经信号。 没有耳朵,没有大脑,就没有“听到”这个行为。因此,结论是:产生了声波,但没有产生“声音”。在这里,“声音”不是振动本身,而是振动被感知后的结果。 (可以在此插入声波图与耳朵结构的对比图) 视角二:哲学实在论者的答案——它当然发出了声音 另一种观点,我们称之为实在论。实在论者认为,世界独立于我们的心灵而存在。事物的属性和事件的发生,并不依赖于我们是否感知到它们。 对于实在论者来说,“声音”就是物体振动产生声波这一整个客观物理属性。恐龙时代的陨石撞击、火星上的山崩,即便当时没有地球生命在场,它们也必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宇宙的运行法则不会因为人类是否在场观察而改变。 因此,实在论者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算! 树倒下的物理过程包含了发出声音这一环,无论是否被听到,这个事件都客观地、完整地发生了。认为“没被听到就不算”,是一种将人类置于宇宙中心的想法。 视角三:哲学唯心论者的答案——未被感知,即未发生 最激进的观点来自于唯心论,尤其是18世纪哲学家乔治·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种观点认为,事物的存在完全依赖于心灵的感知。一个没有被任何心灵感知到的东西,在哲学意义上就无法被确证为“存在”。 对于唯心论者来说,那片没有观察者的森林,连同其中倒下的树,都是一个无法被验证、甚至无法被谈论的#哲学 #文学#思考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