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4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夕月茶1周前
我们的孩子,真的非学编程不可吗?     “不会编程就是新时代的文盲!”“现在不学编程,未来就会被淘汰!”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此被送进了编程班。然而,在这股看似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前,我们是否静下来认真地问一句: “我们的孩子,真的非学编程不可吗?”   儿童编程热的兴起,有其现实根源。数字时代的到来,让编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产工具。其内在的逻辑性,也确实能锻炼孩子的结构化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积极价值,我们应当肯定。   然而,一些声音过分夸大了编程的紧迫性,将一种“可能性”渲染成“唯一性”,这本质上是“技能焦虑”的传导。这种焦虑的贩卖,往往使我们忽视了儿童成长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需求。   儿童阶段最需要夯实的“根基”,是那份天马行空的好奇心、不受拘束的想象力以及对世界万物饱含热情的探索欲。这些元能力,才是驱动孩子未来学习任何知识、适应任何变化的底层引擎。   编程,是“技能”而非“根基”。编程与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密切相关,但它本身是一项解决问题的工具。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在自然中奔跑的活力、与伙伴游戏中习得的社交智慧、独自发呆时孕育的内心世界,是任何结构化课程都无法替代的,是任何编程技能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天地大课堂”远比“屏幕小课堂”更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坚决捍卫孩子自由玩耍和无忧无虑做孩子的权利。好好珍惜、保护孩子们的元能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非学编程不可吗?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编程教育的目标应是 “去神秘化”的体验,而非“专业化”的训练,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思维即可,切莫为此牺牲宝贵的课外时光。而对于极少数展现出持续且浓厚兴趣的孩子,我们则应为他们提供深入学习的渠道,让内在兴趣而非外部功利成为最好的老师。编程,可以是他未来工具箱里一件有用的工具,但不应成为压在童年身上沉甸甸的枷锁。   教育的智慧,在于懂得何为“根基”,何为“枝叶”。让我们共同守护一个不被焦虑裹挟的童年,相信一个在“天地大课堂”里充分滋养、内心充盈的孩子,未来自有能力和智慧,去拾起任何他需要的工具,构建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世界。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0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