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李白李白到底是哪里人。李白到底是谁?他出生在公元701年,这个出生年份基本没有争议,是比较确定的。但是李白到底是哪里人,却有很多说法。 那么把这些说法总结一下,有人说他出生于陇西,也有人说他是四川人,四川现在有一个青莲镇,就李白有个号叫青莲居士。我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从新疆再往西,还要坐很长时间的飞机才能到达,就特别远。在唐朝的时候,碎叶是一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里面最靠西的一个。唐朝的军队镇守在这里,主要任务是对付突厥部落。 史料中有一个记载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李氏,就是在今天的甘肃静宁西南地区。在隋朝的时候,他们家族不知道为什么获罪了,然后流落到了西域。那么李白就在这里出生。在他五岁的时候,碎叶城遭到了叛军的围攻,李白就跟随自己的爸爸李客移民到了(今)四川的江油,在这里长大。 那李白的身世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多的争议呢?这当然跟史料的缺失有关。能够确定的是在公元705年,李白的确是在四川的北部彰明县青莲乡这一带,度过了他的童年。李白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在四川这一带晃悠,但一提到自己的身世和来历,他就爱说自己是陇西人。为什么呢?这要补充一点时代的背景。 在唐朝有两个德高望重的李氏,一个是赵郡李氏,一个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出过一个叫作李牧的名将。那陇西李氏呢?我们知道飞将军李广,汉朝大将,就是这一支的。在古代,门第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皇帝都会想把陇西李氏的光环套在自己的头上。 那么李白到底是真的出自陇西李氏呢,还是他在吹牛呢?这也说不清楚了。但在李白出生的时候,唐朝是武则天治理之下的。到了李白五岁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死了,后面是唐明皇李隆基当朝。唐明皇后来传位给唐肃宗李亨时,李白五十五岁,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又过了七年,李白去世了。所以在李白的一生中有四十多年,都是在李隆基的治理之下,这段时间是大唐非常辉煌的时候。 所以对比一下李白和杜甫,大家就会发现李白的诗,汪洋恣肆,想象力丰富,它总是显得豪情万丈。那杜甫的诗呢?就有了眼泪,有了愁苦,有了很多不平。李白比杜甫年长嘛,而且他比杜甫早去世八年,就是这么一点点微妙的时间差,带来了两个人命运很显著的差异,因为当时国家的动荡和变化是非常剧烈的。 所以李白还算是很幸运的人,他的这一生算是比较顺遂的。#李白#读书#知识分享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1。以下是其个人简历的详细信息: 一、基本信息 出生地 :存在两种主流说法,一说是四川江油(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另一说是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其父李客曾迁居碎叶城,后随父迁至四川绵州2。 出生时间 :701年(长安元年)。 逝世时间 :762年(代宗宝应元年),病逝于安徽当涂。 二、早年经历 家庭背景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家族历史不详,先世曾迁徙中亚。 教育与性格 :5岁开始读书,诵习“六甲”(唐代小学课本),性格豪放不羁,好剑术、任侠,接受道家思想影响。 三、仕途与创作 长安供奉 :开元十三年(725年)出蜀远游,经三峡至荆楚,结识司马承祯3。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首次入长安求仕未果,后因道士吴筠推荐,天宝元年(742年)入长安供奉翰林,受唐玄宗礼遇。 政治遭遇 :因权贵不容,仅两年半即遭谗言放还,后漫游江南、洛阳等地。 文学成就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包括《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风雄奇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4。 四、晚年流离 安史之乱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乱江南,后入永王李璘幕府,因永王兵败被流放夜郎(今贵州),途中遇赦3。 晚年结局 :流放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5。 五、历史评价 称号 :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与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6。 思想影响 :受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综合影响,既向往隐逸,又渴望建功立业5。#历史人物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08
《春夜洛城闻笛》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春夜洛城闻笛》学习笔记(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一、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 李白 (唐代) 体裁: 七言绝句 主题: 思乡之情 二、作者简介:李白 时代: 盛唐 地位: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风格: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与本诗关联: 李白一生漫游天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写作此诗时,他正客居东都洛阳,在繁华的帝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一曲笛声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乡思。 三、整体赏析 构思精巧,层层递进: 全诗由“闻”字生发。先写闻笛(听觉),再写辨曲(《折柳》),最后引发抒情(故园情)。从听到声音,到明白曲意,再到触动内心,情感脉络清晰自然,如水到渠成。 虚实结合,意境深远: “暗飞声”、“散入春风”是实写笛声的飘渺动感;“满洛城”、“何人不起”则是虚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夸张。这种虚实结合,将无形的笛声和思乡之情化为可感可触的意象,营造出广阔而深远的意境。 情感真挚,引发共鸣: 李白没有直白地哭诉自己多么想家,而是通过“玉笛”、“春风”、“折柳”这些美好的意象,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乡愁。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是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升华为一种普世的情感,让千百年来的读者都能感同身受。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当时李白客居东都洛阳。唐代的洛阳是仅次于长安的繁华大都市,人才荟萃,商业发达。李白此时正为实现政治理想而漫游、干谒。在这样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身处繁华的异乡,热闹是别人的,当寂静来临,一曲熟悉的、带着离别意味的《折杨柳》笛声,便轻易地穿透了诗人的心房,勾起了他对于遥远故乡(四川江油)的深切思念。这乡愁里,或许也夹杂着一些功业未成的淡淡惆怅。 #国风古韵 #唐诗三百首 #初中语文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古诗词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早发白帝城》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赏析 带赏析 《早发白帝城》学习笔记(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一、 诗歌基本信息 题目: 《早发白帝城》 体裁: 七言绝句 创作时间: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 创作背景: 李白因卷入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时,突然收到朝廷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之下,立即买舟东下江陵(今湖北荆州)。此诗即作于从白帝城乘船东归江陵的途中。 🌟核心情感: 遇赦后的极度喜悦、轻松畅快之情与对三峡壮丽风光的赞叹。 二、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诗风特点: 想象奇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语言明快、意境雄奇。善用夸张、比喻、神话传说等手法。 与本诗关联: 此诗是李白晚年作品,充分体现了其豪放洒脱、快意人生的性格,以及在绝境中突逢转机的狂喜,是理解其浪漫主义诗风的经典之作。 四、 整体赏析 🌟情感基调: 全诗洋溢着一种欢快、奔放、激越、轻松的浪漫主义激情。将遇赦后的狂喜之情与三峡的壮丽迅疾融为一体。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 壮丽的三峡风光(彩云、急流、猿声、万重山)与诗人遇赦东归的无比畅快心情完美融合,景为情设,情因景生。 🌟夸张与对比: “千里”与“一日”、“万重山”与“已过”的对比,以及行舟速度的极度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将主观感受发挥到极致,极具感染力。 🌟意象鲜明,语言飞动: “彩云”、“轻舟”、“猿声”、“万重山”等意象组合,勾勒出一幅动态的三峡行舟图。动词“辞”、“还”、“过”精准有力,尤其是“轻”字,一字千钧。 🌟结构精巧: 首句起点高远(彩云间),次句极写迅疾(一日还),第三句妙笔一转以猿声衬托(啼不住),末句以磅礴之势收束(过万重山),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古诗词 #唐诗三百首 #幼儿启蒙 #国学启蒙 #李白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