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36
Out慢1周前
最近在读拜登的自传《Promise to keep 》,首章开始,拜登谈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语言障碍症,也就是说话结巴。他说,我被同学起了一个外号“ impedimenta ” 大概类似于汉语里的“小结巴” ,“结巴子”的意思,这种称号带给一个孩子的伤害,那种羞辱,愤怒,哪怕是耄耋之年的老拜登也不能欲望 “ as vividly as the day it was happening ” 。如鲠在喉,如临现场,我能体会;因为我小时候说话也结巴。我能深刻理解那种尴尬和无奈,说话结巴让我不敢接触他人,我自卑、胆怯、无助,直到我上初中历史课的一个早上,我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了,从这一刻起,要改变,于是我有鼓起勇气举手回答问题,历史老师抱着善意的鼓励,他在众多举手的同学里选择我来回答。我记得我猛地一下站起来,然后鲜血涌上额头,我感觉一阵阵发懵,张开的嘴角颤抖着,半天嗫嚅也没说出一句话。哪天没有哄笑,老师期待的眼神略微有点失望,但他还是笑笑,示意我坐下。他什么都没说,但仿佛有一记重锤打在我的胸口。哪怕是四十不惑,到今天我也是能感受到当年的郁结。 但恰恰从那一刻开始,我不再惧怕什么,我变得越来越积极,直到有一天我和朋友谈起来我小时候说话结巴的经历,他说,你这也不像啊,我觉得你可能说了。 拜登说 “that impedimenta ended up being a godsend for me. Carrying it strengthened me and, I hoped, made me a better person.” 也行你所惧怕之物,恰恰是上帝给予你的馈赠,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就可以握住命运的咽喉。 多年后,有一次我和妻子聊天,她提到十几年前一次云南旅游中发生的事情。她说,“你可能忘了,哪天我们去古镇吃饭,你碰到一个卖草编拖鞋的小伙子,那小伙子说话结巴,你告诉他,你也曾经被这种痛苦困扰,但你战胜了,你说,加油啊,你可以的!” 想想还挺温暖的,正好读到下面这句话,对这件事,也做一个小总结和小升华,同样来自于拜登的这本自传 : “It was noble to help a lady across the the street. It was noble to offer a hand up to somebody who had less.” #阅读 #读书分享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