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李商隐公园…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等前辈。“牛党”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至开成二年(837年),考中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旋涡,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次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已被录取再遭刷落。会昌二年(842年)应“书判拔萃试”,被授秘书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随即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后期十几年时间,都漂流各地,为各地幕僚,开始笃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在郑州去世。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李商隐还是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瑶池》等。 #历史 #旅行 #知识 #风景 #名人故居@DOU+小助手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第64集《赤壁》唐·杜牧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的“大李杜”。杜牧的诗歌风格明快,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内容多咏史抒怀,表达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赤壁》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长江南岸)这个古战场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形成的关键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交战双方为曹操领导的北方大军和孙权、刘备联军。最终,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他通过咏史,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戟”指的是折断的兵器,“戟”是一种古代兵器,兼有戈和矛的功能。“沉沙”指兵器沉入沙中,“铁未销”说明这些兵器虽然历经多年,但铁质并未完全锈蚀。这句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遗物——折断的兵器被遗弃在沙中,暗示了战争的惨烈和岁月的流逝。 “自将磨洗认前朝”:“自将”指诗人自己,“磨洗”指将兵器上的泥沙磨去,以便辨认。“认前朝”指辨认出这是前朝(东汉末年)的兵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感慨,他亲自磨洗这些兵器,试图从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东风不与周郎便”:“东风”在赤壁之战中是一个关键因素,孙刘联军利用东风火攻曹军,取得了胜利。“周郎”指的是东吴名将周瑜,他在赤壁之战中担任联军统帅,智勇双全。“不与周郎便”指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周瑜,即如果火攻的条件不具备。这句诗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疑问。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宫殿,曹操曾在此宴饮作乐,并收纳姬妾。“二乔”指的是东吴名将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她们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这句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胜利,大乔和小乔可能会被曹操掳至铜雀台,过上深宫锁闭的生活。 《赤壁》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名句,更是流传千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慨。 #诗词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