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7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7
秦灭巴蜀之战:富国、广地、强兵的战略抉择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得蜀则得楚”主张,派其与张仪经金牛道攻蜀。秦军于葭萌击溃蜀军,蜀王被杀,巴国、苴国亦顺势被吞并,秦国势力拓展至四川盆地,完成“广地”目标。 巴蜀之地战略价值极高。蜀地“沃野千里”,巴地盛产盐铁、丹砂。司马错指出,伐蜀可“广国富民、缮兵强政”,还能规避攻韩“劫天子”的道义风险。秦国占据巴蜀后,以《为田律》规范水利农田,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化水患为灌溉,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秦军的稳固粮仓,实现“富国”。 从地缘政治看,巴蜀若与楚国结盟,将威胁秦国侧背。秦灭巴蜀后,修建栈道连通秦岭,疏浚水道贯通长江,构建“浮江伐楚”交通网络。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10万巴蜀兵顺江而下,攻占楚国黔中郡,迫使楚国割地,形成对楚弧形包围,削弱楚国,为后续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在治理上,秦国采取羁縻与郡县并行策略。保留巴、蜀贵族部分自治权,如巴王“世尚秦女”,赐巴民“不更”爵位;同时设立巴郡、蜀郡,移民实边,推广铁器、牛耕与中原文化,加速巴蜀封建化进程,将其纳入秦国统治体系。 秦灭巴蜀使秦国疆域近一倍,彻底改变战国力量对比。巴蜀的粮草、兵员、资源,支撑起秦国长平之战、伐楚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司马迁称“蜀属秦,秦以益强”,此战开创“得上游者得天下”的地缘政治范式,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基石,是“富国、广地、强兵”的战略典范 。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32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7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9: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