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集】#诗经 #静女 #国风古韵 #古典诗词 #高中语文 《静女》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风·邶风》的一篇,创作于先秦时期,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会的爱情诗。诗中以男子的视角,生动记录了恋人赴约、赠物的甜蜜场景,语言质朴鲜活,是《诗经》中表现民间纯情爱恋的经典篇目。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1. 叙事视角:以男性视角写“等待与欢喜” 全诗从男子的口吻展开,首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仅用“搔首踟蹰”四字,就把男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期待又带点慌乱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面感极强。 2. 赠物寄情:以“物”衬“情”,质朴动人 诗中两次写到赠礼:第二章的“彤管”(红色管乐器或笔具)和第三章的“荑”(初生的茅草芽)。男子并非看重礼物本身,而是因“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礼物美丽,而是因为是美人所赠,将对恋人的喜爱转移到信物上,直白又细腻地凸显了爱情的纯粹。 3. 语言风格:口语化的“活”诗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多用日常口语(如“爱而不见”的“爱”,通“薆”,意为隐藏),像一段生动的生活片段记录。这种“以俗写雅”的风格,让两千多年后的读者仍能轻易共情,感受到先秦青年男女恋爱的真挚与热烈。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嘉佳6天前
《诗经·白驹》是《小雅》中的一首诗,以白驹为意象,表达对贤者离去的不舍与挽留之情。全诗共四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以下是原文、译文及赏析: 《诗经·白驹》原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 洁白光亮的小白马,吃我场圃的豆苗。拴住它绊住它,只求今日永停留。我所思念的那贤人,何处逍遥自在游?洁白光亮的小白马,吃我场圃的豆叶。拴住它绊住它,只求今夜永停留。我所思念的那贤人,何处做客乐悠悠?洁白光亮的小白马,疾驰而来如闪电。你本可为公与侯,怎忍安逸无期限?莫再逍遥贪闲逸,且莫避世隐山林。洁白光亮的小白马,远去深谷无踪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玉纯。莫要吝惜你音讯,别与我心渐疏离。 赏析 主题与情感: 全诗以“白驹”象征贤者,通过反复咏叹表达对贤人离去的深切挽留。前两章写主人用拴住白驹的方式隐喻挽留贤者,后两章转为对贤者的劝诫与期盼,情感由不舍转为恳切叮咛。 意象运用: “白驹”既是实指马匹,亦喻指高洁的贤者;“生刍一束”以简朴的草料暗喻贤者清廉如玉的品格;“空谷”则暗示贤者隐退后的寂寥境遇。 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四章结构相似,通过变换个别词汇(如“苗”“藿”“朝”“夕”)层层推进情感。 比兴结合:以白驹食苗起兴,引出对“伊人”的思念,自然过渡到对贤者的赞美与挽留。 深层意蕴: 诗中隐含对时代贤者隐逸的无奈,以及君主(或世人)对人才的渴求。末句“毋金玉尔音”更是呼吁贤者勿断音信,反映了对精神共鸣的珍视。 后世影响 《白驹》后被引申为“白驹过隙”的典故(出自《庄子》),比喻时光飞逝,但原诗更侧重对贤者的挽留与珍视。历代文人常借此诗表达对隐士的向往或对人才流失的慨叹。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诗经·卫风·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远行丈夫的诗歌。 1.  全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挂念和担忧。她看到孤独行走的狐狸,联想到孤身在外、漂泊无依的丈夫。 2.  独特的视角:女子的担忧非常具体和朴实——她不是在空谈相思之苦,而是担心丈夫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无裳”、“无带”、“无服”。她担心丈夫没有衣服穿,没有腰带系。这种从最实际生活出发的关怀,充满了真挚而动人的烟火气,体现了夫妻之间朴实深沉的爱。 3.  手法主要是重章叠句:这是《诗经》典型的艺术手法。三章结构相似,只更换了少数几个字(“梁”、“厉”、“侧”和“裳”、“带”、“服”)。这种回环往复的咏唱,层层递进,不断加强和深化了女主人公的忧思之情,读来韵味悠长。 下面附上白话译文: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堤坝上。 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连件下衣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浅滩旁。 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连条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河岸旁。 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连件衣服也没有。#国学 #诗经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嘉佳1周前
《南有嘉鱼》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宴饮乐歌,主要描绘了贵族宴请宾客时的和睦欢愉,表达了主人对宾客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 以下是《南有嘉鱼》的原文分段,并附上注释和译文,方便你理解和欣赏: 《小雅·南有嘉鱼》 第一章 原文: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注释:"南"指南方长江、汉水流域。"嘉鱼"即美鱼。"烝然"是众多的样子。"罩罩"指鱼在水中摇尾游动的样子。"式"为语助词,"燕"同"宴",指宴饮。 译文: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第二章 原文: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注释:"汕汕"指群鱼游水的样子。"衎"指快乐。 译文: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第三章 原文: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注释:"樛木"指向下弯曲的树木。"甘瓠"指甘甜的瓠瓜。"累"指缠绕。"绥"指安乐。 译文: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平安。 第四章 原文: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注释:"鵻"指鹁鸠鸟。"思"为句尾助词。"又"通"侑",指劝酒。 译文: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 作品赏析 主题与情感:此诗是周代燕飨宾客通用的乐歌,通过描绘鱼水相依、草木缠绕、群鸟来集等自然景象,象征宾主之间融洽、亲密的关系,以及宴席上和睦、欢快的气氛。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诗经》典型的重章叠句形式,各章结构相似,仅变换个别字词,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同时,诗中综合运用了赋、比、兴手法,前两章以游鱼起兴,后两章则以樛木、甘瓠和鹁鸠起兴,兴中有比,层层递进地烘托出宾主尽欢的场景。 意象运用:诗中的"嘉鱼"、"樛木"、"甘瓠"、"鵻"等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宴饮的环境,更巧妙地隐喻了宾主之间的情谊:鱼水象征融洽,藤蔓缠绕树木象征亲密无间,群鸟集于树象征欢聚一堂。 🕰️ 创作背景 《南有嘉鱼》与《小雅》中的《鱼丽》、《南山有台》两篇,被认为是同一组宴饮诗,常用于贵族宴飨场合。《毛诗序》认为此诗表达了"乐与贤"的思想,即君子乐于与贤者共享太平。有学者推测,这类诗篇可能制作于西周中期(如周昭王之后),用于宴饮典礼。 希望以上解读能帮助你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