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备古诗文72篇!#高中语文 #语文古诗词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因真实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为核心,善借细节抒发家国情怀与个人悲苦,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登高》作品注解 1. 词句核心注解 - 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指三峡一带的猿猴啼声,自古被视为悲愁的象征,奠定全诗悲凉基调。 - 渚清沙白鸟飞回:“渚”即水中的小块陆地,“飞回”形容鸟在风中盘旋,暗合诗人漂泊无依的状态。 -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萧萧”是落叶声,“无边”极写秋景的辽阔,反衬个人的渺小。 -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点明漂泊范围之广,“常作客”强调长期流离的处境,是诗人一生的写照。 -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代指晚年(作诗时杜甫55岁),“独登台”凸显孤独,“多病”则呼应其晚年病痛缠身的境遇。 -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既指个人生活困顿,也暗指国家动荡;“繁霜鬓”形容白发浓密,是愁苦的外在表现。 -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写境遇失意,“新停”指因多病刚停止饮酒,连借酒消愁的途径也被阻断。 2. 主旨解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漂泊夔州(今重庆奉节)时,通过登高所见的萧瑟秋景,抒发了诗人晚年漂泊的孤苦、老病缠身的痛楚,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被清代诗评家胡应麟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传承国学经典#感谢相遇感谢关注@简简单单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3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