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4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8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3
南宋官窑瓷器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工艺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青瓷烧制技艺的巅峰水准。以下从原料、工艺、釉色、装饰及烧制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胎质与原料:紫金土的独特运用 南宋官窑采用杭州本地特有的紫金土为主要原料,其含铁量高达3.5%-5%,并含有较高的氧化铝(21.94%-23.75%)。这种特殊的胎土在高温烧制后呈现黑褐色、灰褐色等深色调,为“紫口铁足”特征奠定基础。紫金土的高铝含量增强了胎体的耐高温性,使得工匠能够制作出仅1毫米厚的薄胎器物而不变形。 二、制瓷工艺:70余道工序的极致追求 1. 成型工艺 以纯手工拉坯为主,辅以木模具修整,确保器型规整。部分仿青铜器造型(如鼎、炉)采用模范成型,器壁厚度均匀,线条庄重 。 2. 素烧与上釉 采用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工艺:先将坯体在800℃左右低温素烧,增强强度后施釉;再入窑中温(约900℃)烧釉,重复3-4次,使釉层厚度达到2毫米以上,远超普通瓷器。釉料以瓷石、石灰石、草木灰为主,配方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6.5%-18.2%,形成石灰碱釉的独特质感。 3. 装烧方式 - 早期:沿用汝窑支钉支烧法,支钉痕呈圆形,数量多达20枚,器底满釉 。 - 晚期:改为刮釉垫饼垫烧,底足露胎处涂铁质护胎浆,形成“铁足”,同时口沿釉薄处显现胎色,即“紫口” 。 三、釉色与质感:玉质美学的极致呈现 1. 釉色体系 以粉青为上品,釉色极浅蓝绿,乳浊感强,宛如美玉。此外还有月白、灰青、米黄等色调,釉面莹润如脂。郊坛下官窑釉色偏灰青,修内司官窑则更接近粉青 。 2. 厚釉工艺 多次施釉形成的厚釉层(2毫米以上)在高温下熔融,釉中气泡因无法逸出而聚集,形成“攒珠聚泡”的独特现象。釉层中的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晶体散射光线,产生柔和的玉质感。 四、开片艺术:缺陷美的创造性转化 1. 自然开片机制 因胎釉膨胀系数差异(约1.2×10⁻⁶/℃),冷却时釉层收缩大于胎体,形成网状裂纹。早期开片细密如蟹爪,晚期因釉层增厚出现冰裂纹 。 2. 铁线生成原理 刚出窑的瓷器仅有开片,无明显铁线。随着时间推移,胎内铁离子随水分渗透至裂纹中,经数十年氧化形成深褐色“铁线”,部分开片因釉料中铁元素迁移呈现“金丝”效果。这种“活”的特性是南宋官窑区别于仿品的关键。#博物馆 #文物 #官窑 #吉寳斋#古董
00:00 / 06: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