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应对孩子叛逆期的10个实用小方法 1. 设立“情绪暂停角”:在家选个安静角落,放孩子喜欢的玩偶或书籍。当双方情绪激动时,谁先感觉“要炸了”就去角落待5分钟,回来再说话——避免硬碰硬说伤人话。 2. 给“有限选择权”:比如不说“快去写作业”,而是问“你想先写数学还是先背英语?”;不说“别玩手机了”,而是说“你计划再玩10分钟还是15分钟,到点自己关?”——给孩子掌控感,减少对抗。 3. 用“故事代替说教”:比如孩子跟同学吵架后不服管,不说“你怎么总惹事”,而是讲“妈妈初中时也跟同桌闹过矛盾,当时我硬吵结果俩人一周没说话,后来发现其实是误会……”——用自己的经历拉近距离,孩子更愿意听。 4. “肢体沟通”先破冰:如果孩子冷战不说话,别追着问“你到底想怎样”,而是递杯热饮、拍一下他的肩膀,或者坐他旁边一起看会儿电视——有时候身体的温暖比语言更能软化对抗,等他愿意开口了再聊。 5. “反向夸细节”:叛逆期孩子反感“你要乖”,但会在意“被看见”。比如孩子今天主动把脏衣服放进筐里,别说“你终于懂事了”,而是说“我刚才看到你把袜子放进洗衣筐,比昨天记得清楚,越来越会照顾自己了”——具体的小夸奖,孩子更容易接受。 6. 搞“合作式任务”:比如周末一起做饭(让孩子选一道他想做的菜,家长帮忙打下手)、一起拼乐高、甚至一起修家里的小物件——在共同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家长vs孩子”,只有“队友”,自然能聊开。 7. “约定式放权”:比如关于玩手机,和孩子一起写“约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玩30分钟,超时的话第二天少玩10分钟,由孩子自己定闹钟——规则让孩子参与制定,他会更愿意遵守,家长也不用当“坏人”。 8. “秘密交换箱”:准备一个带锁的盒子,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把不想当面说的话(比如“妈妈今天不该冲你发脾气”“我觉得你总偏心妹妹”)写下来放进去,每周日晚上一起打开读——给彼此留隐私,也能听到真心话。 9. “目标拆解法”:如果孩子反感“你要考多少分”,就把大目标拆小。比如孩子数学差,不说“期末要考90分”,而是说“这两周我们每天弄懂1道错题,周末一起总结,先把基础题吃透”——小目标容易达成,孩子有成就感,就不会抵触努力。 10. “家长先‘退一步’”:比如孩子非要穿“奇怪”的衣服出门,只要不违反原则(比如天冷不穿外套),就别强行阻止,反而说“你今天这身搭配挺特别的,要不要跟妈妈说说你怎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