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9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施鑫森3周前
月满时闻《元宵十五》一一2025年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 #传统文化 #健康 #传承文化 #南音#南音雅艺 月满时闻《元宵十五》——2025年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 2025年的中秋,月色把窗棂浸成半透明的玉,案头的广式月饼还裹着油纸,南音《元宵十五》的琵琶声就从耳机里漫了出来🎑。开篇“紧三撩”的节奏跳脱,像元宵夜孩童提着的灯笼在巷弄里晃,“阮共君亲相见”的唱腔裹着泉州话的软糯,瞬间撞进记忆——那年中秋,奶奶也是这样絮絮叨叨地念着“月娘圆咯”,手里分月饼的动作慢得像南音的润腔,连空气里都飘着线香和桂花混在一起的味道。 可曲调没等回味完甜意就转了弯。“返来阮厝恹恹成病”的低吟一落,琵琶的弦仿佛也绷得紧了些,那点甜意突然凝成了喉头的涩。听到“双人拆散,分开做二边”时,演唱者声腔里的颤音混着洞箫的呜咽,竟和手机里妹妹发来的视频画面叠在一起——她举着奶奶做的芋泥,瓷碗边缘还沾着几粒糖桂花,说“姐,少了你,月饼都分不均啦”🍠。原来元宵的灯、中秋的月,从来都不是为了热闹,是为了把“团圆”两个字衬得更重,就像南音里的叠句,唱一遍不够,要反复吟哦,才能把心事说透。 曲终时,最后一句“分开做二边”的余韵还绕着耳廓,抬头望见窗外的圆月,清辉洒在空着的那把藤椅上——那是往年奶奶坐的位置。忽然懂了这不合时宜的搭配:2025年的中秋听《元宵十五》,哪里是听别人的故事?分明是借这南音的婉转,把自己藏在月色里的思念,轻轻唱给了千里之外的家人。原来无论元宵还是中秋,最磨人的从不是节俗,是那些“本该在一起”的时刻,如今只剩一个人对着月亮,数曲中的悲欢,也数心里的牵挂。@@@
00:00 / 0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