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83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6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张昱其1天前
个人状态与思考 首先必须明确:啃老和我两年流浪,本质都是劣质、不可持续的状态,绝对不建议效仿。我只是客观呈现自身经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我并不想啃老,只是受成长、工作、恋爱经历及环境影响,对自我认知、思想和现实处境有了清晰判断,形成了认知逻辑闭环。很多人问“为何不找合理工作”,这不是单纯个人问题,是复杂议题——个人环境会先一步塑造认知、性格和能力,人出生时环境就已开始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不敢生育的深层原因:怕无力改变现状,让后代重复我的核心困境。 我不是合理化懒。因为合理的始终合理,不合理的不合理。个人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人能通过努力改变,可它有局限,能否突破又与塑造自身的环境紧密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不能将问题全归罪于个人,也不能忽视个人因素。别放弃主观能动性,哪怕进步缓慢、总能做点什么,至少要照顾好自己健康,对自己负责 不过主观无法直接改变现实,哪怕想法正确,也需通过社会实践(在经济基础框架下,遵循上层建筑规则),作用于现实。和平时期遵守规则,是因为这能带来有序、可持续的建设性改变,比如遵守反垄断法远比搞垄断的无序发展更有价值;但特殊阶段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时,打破阻碍发展的旧上层建筑,本身也是符合规律的实践。 总结来说,个人环境是先于个体的“底层框架”,决定个人努力“可能性天花板”;主观能动性则是框架内的“调节变量”,难破天花板,却能决定人在局限中能走多远,这也影响着我们的认知与选择,进而促成因果。正因影响相互,不合理的选择往往让后代承担代价,所以我拒绝无保障压榨性工作、拒绝不合理传承,这和我“失去抵制观念,终将隐形纵容失序”的原创思考一致——劳动价值不容轻贱,让劳动回归有尊严的交换 即便我改变不了环境与自身,最起码不再把核心困境传给后代。我深知没有完美的人与环境,但连基础生存保障都无法提供时,生育就是造孽;同时也明白不必追求绝对合理,否则易陷理想主义,只需在生存前提下尽量维护合理、不丢底线就好 最后说我现在状态:比以前上班拼到快猝死时“懒”了很多,屋子几个月打扫一次,乱却无异味,要收拾就彻底;从小因鼻炎养成开窗习惯,至今一年四季不怎么关窗 以上所有内容,除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历史规律的理解外,其余均源于我的原创思考。受字符限制,这些原创思考已完整系统整合为《张昱其的双重基础动态状态论》,不代表任何人,请用批判性思维看待我的所有观点 #张昱其劳动观
00:00 / 08: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