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李兴一1月前
今日话题:讲事实和论观点的区别在哪?强者与弱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灵界点,大家只要跨过这个灵界点思维就会发生巨变,抬杠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这个灵界点是什么?叫做事实和观点的区分,弱者喜欢争论观点而强者喜欢沟通事实,高段位最基本的一个沟通模式是只讲事实不争观点。注意是不争论观点不是不发表观点,可以发表观点,但是一旦遇到反对的意见,基本上不会再反驳,因为观点是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所以争论观点就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比如今天是28度,这是在阐述一个客观事实,因为28度是一个可以被论证的数据,但是我如果要说今天,天气好热啊,这就是一个观点,因为这是我主观的一种感受,认为28度很热,但是有些人还会觉得这个温度刚刚好,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凉快,所以你去和别人争论今天的天气温度是否舒适,那么就永远没有结论,因为每个人的判断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高段位的人讨论人的时候,绝不是我喜欢这个事,我不喜欢这个人,因为这都是带有立场的一种主观判断,讨论来讨论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那我们修行人常常说的:“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这其实就是一个观点,只要是观点就带有个体主观性,就会有争议,而别人如果说你杀了人,而你也确实杀人了,这就是事实了,这叫事实胜于雄辩,那么当你急于反驳别人对你的评论时,要先想想别人说的是事实还是他个人的观点,如果是观点完全没有必要去争论,但如果这是事实,狡辩也是没有意义的。强者的思考模式应该是,这件事做与不做会带来什么后果,用这个人或不用这个人会产生哪些利弊,这个人喜不喜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事看她身上有没有互换的价值,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抛开挂点只讲事实。做到这一点你会发现整个人的效率和气场都会发生质的飞越。 福生无量天尊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7: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3
陈述事实与发泄情绪的核心区别:从本质、表现到影响的全面拆解 陈述事实和发泄情绪,看似都是“表达感受”,实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与沟通逻辑——前者是“客观梳理问题”,后者是“主观释放情绪”,二者在出发点、表达方式、核心目标和最终影响上,存在本质差异。 一、出发点:“聚焦问题本身” vs “聚焦情绪宣泄” • 陈述事实:出发点是“清晰呈现发生了什么”,核心是“就事论事”。比如你说“我一直为他人提供免费情绪劳动,却被当成情绪垃圾桶”,是基于自己真实经历的客观梳理,没有额外放大负面感受,只是把“付出-结果”的事实链条讲清楚,目的是让对方(或自己)看到问题的全貌。 • 发泄情绪:出发点是“释放内心的痛苦/愤怒”,核心是“情绪优先”。比如可能会说“我真是傻!掏心掏肺帮别人,结果人家只把我当垃圾桶,我怎么这么不值钱!”,这里不仅有事实,更掺杂了自我否定、愤怒等强烈情绪,重点不是“讲事”,而是“喊痛”,是把压抑的情绪直接倾倒出来。 二、表达方式:“理性客观、有边界” vs “感性冲动、无焦点” • 陈述事实:有明确的“事实锚点”,语言更理性、克制,不会脱离具体事件发散。比如会具体说“上周朋友连续3天找我吐槽工作,我熬夜陪她梳理,最后她只说‘还好有你能听’,却没问过我那天也加班到很晚”——会提到“时间、事件、具体行为”,让内容有依据,也不会把情绪扩散到“所有关系”或“自我价值”上,边界感清晰。 • 发泄情绪:语言常带“绝对化、情绪化词汇”,容易脱离事实本身,转向攻击(自我或他人)或泛化负面感受。比如可能说“所有人都只知道利用我!每次都找我吐槽,没人在乎我累不累,我就是个没用的工具!”——这里“所有人”是泛化,“没用的工具”是自我攻击,没有具体事件支撑,更多是情绪的“失控式表达”,焦点会从“某件事”滑向“对整个自我/关系的否定”。 #沟通方式#自我觉察#情绪发泄#关系影响#理性表达
00:00 / 05: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