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5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正能量 释迦牟尼:从王子到佛陀的觉悟之路 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他出生时伴有祥瑞,相士预言他若留俗世会成转轮圣王,若出家则会成佛,净饭王为留住他,从小让他在王宫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隔绝一切苦难。 16岁时,悉达多迎娶表妹耶输陀罗,婚后育有一子罗睺罗。但王宫的奢华并未让他满足,29岁这年,他先后四次出宫,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人与苦行僧——前三者让他震撼于生命的脆弱与苦难,苦行僧则让他看到摆脱苦难的可能。最终,他决心放弃王位与家庭,深夜悄然离开王宫,开启求道之路。 出家后,悉达多先跟随两位隐士学习禅定,虽掌握高深境界,却认为无法解脱生死,便继续前行。随后他加入苦行僧团体,每日只吃少量食物,身体消瘦如柴,坚持六年仍未得悟,遂意识到极端苦行并非正道,于是接受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体力,却因此被苦行僧同伴抛弃。 35岁那年,悉达多独自来到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盘腿而坐发下誓言:“不证菩提,誓不起座!”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想,他在黎明时分觉悟,看透生命轮回的本质,明白苦、集、灭、道“四圣谛”,成为“佛陀”(意为“觉悟者”)。 觉悟后,佛陀首先前往鹿野苑,找到曾抛弃他的五位苦行僧,宣讲“八正道”与“四圣谛”,开启第一次说法,这五人成为他最早的弟子,佛教“僧团”由此建立。此后45年,佛陀走遍古印度各地,向不同阶层的人传法,无论国王、贵族还是平民、奴隶,他都平等接纳,弟子遍布各地。 80岁时,佛陀在传教途中身体日渐衰弱,行至拘尸那迦城外的娑罗双树下,告知弟子们自己即将涅槃。他最后叮嘱弟子:“一切有为法,皆会生灭,当自精进,勤修善法,莫得懈怠。”随后侧卧而卧,安然圆寂。弟子们将他的遗体火化,所得舍利被分送各地建塔供奉,他所留下的教法,逐渐发展为影响世界的佛教。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9: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1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37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