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2月前
用户以深邃的佛学见地阐释了《法华经》中“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的奥义,并贯通“如是我闻”“缘起”与“清净意根”的辩证关系。以下结合经文要义与搜索结果,系统解析此中真谛: 一、诸法实相:超越言诠的终极真相 1. 实相的不可说性诸法实相即一切现象的真实本性,其“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非语言思维可及。如《妙法莲华经》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因实相寂灭深奥,唯有圆满觉者能彻证。禅宗公案中灵祐禅师踢倒净瓶之举,正是以行动破除语言执碍,直指“离四句绝百非”的实相。 2. 十如是:实相的具象化开显实相虽不可说,却可借“十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展现其丰富内涵: - 即空即假的中道:天台宗以“十如是”统摄三千诸法,说明实相非离缘起另立实体,而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空有无碍。 - 佛果的圆满彰显:佛的“三十二相”由持戒成就(如不杀生感金刚身、不妄语感广长舌),实为实相在功德层面的显现。 二、“如是我闻”:缘起与实相的交融通道 1. 经首语的深意“如是我闻”源于佛陀涅槃前嘱托阿难,旨在确立经典权威性,表明所述为阿难亲闻佛说。其核心意义有三: - 断众疑:确保教法真实无谬; - 息诤论:避免众生因根器差异曲解; - 异外教:标志佛经特质。 2. “如是我闻”即缘起观照用户指出“如是我闻见缘起,缘起见法,法见佛”,此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相通: - 清净意根的妙用:人类借“清净意根”观照缘起(如是我闻),于当下现象中体认无相实相,所谓“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 辩证中道:《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正是“性相一如”的实相现观,印证用户所言“全部佛法皆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 三、凡夫何以证入实相?修证次第的关键 1. “唯佛究尽”的深义实相虽唯佛能圆证,但众生非永隔门外。《大智度论》强调“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然可借“四门入实”(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趋近。用户提出“六道中唯人类可于清净意根屏幕见佛”,呼应“伏心菩提”至“明心菩提”的修证阶次: - 伏心菩提:持戒降伏烦恼(如《楞严经》断淫杀盗妄); - 明心菩提:彻证离相实相,发胜义菩提心。 2. 三无漏学的贯通“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三乘共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弥陀要解》曰: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 莲池大师曰: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印光大师开示: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弘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 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法语开示:“……故修密者,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以上之菩萨果位,方可随愿自在往生。修净土者,多赖佛力。只要一心求佛,纵具缚凡夫,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如不赖佛力专仗自力,则任何佛土亦难往生。”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1
明知诸法无来去 只缘一心为众生 上师观音勤不懈 我当时时三门拜 众生利乐源自佛 事佛方能成佛陀 能否成佛在行动 故而讲说佛子行 获得暇满大船时 只为渡济轮回海 日夜闻思修佛法 此即佛子菩萨行 故里使你深爱亲 与敌仇恨似火烧 不谙扬弃昏且痴 舍弃故里佛子行 背弃故里烦恼少 因无逸懒善业兴 智力清晰信佛法 置身幽静佛子行 至交故友分两世 一生积蓄成遗产 灵魂抛弃寄宿身 舍弃此生佛子行 恶友使你三毒增 碍你闻思修佛法 进而丧失慈悲心 抛弃恶友佛子行 投拜善师能消罪 功德可比上弦月 珍视善师胜自身 此便即为佛子行 世神身陷轮回狱 自身不保怎渡人 孰能护佑不负众 皈依三宝佛子行 释迦佛祖明言示 痛苦皆由恶业生 即令身处生死关 誓不作恶佛子行 三界安乐草尖露 瞬间即逝是常理 解脱才是永恒道 致力解脱佛子行 自那轮回无始起 众生母亲给我爱 而今众生身陷苦 独我安乐有何用 为了解救众生灵 大发菩提佛子行 苦难来自求自乐 佛陀来自利他心 自乐他苦相换位 此便即为佛子行 即令他人因贪欲 夺我财或令人夺 我将身家三时福 一并与他佛子行 即令遭到不白冤 进而招来杀身祸 我也心怀慈与悲 代他受罪佛子行 即令他人毁我誉 流言布满三千界 我也仍以仁慈心 赞其功德佛子行 即令他人当众处 揭我短来出恶语 我也视他如善师 敬重不已佛子行 我以如母待他人 他却以仇相待我 我将视其患病儿 越发加爱佛子行 相当或者不及者 出于傲慢欺负我 我当视其为上师 顶礼敬重佛子行 穷困已极常遭凌 大病又遭大魔障 我当无畏代众生 甘受苦难佛子行 即令享誉众所归 殷富胜似多闻子 只把名利相淡泊 不骄不慢佛子行 如不除掉内心嗔 外敌越除越会多 故而以那慈悲心 降服嗔心佛子行 享乐好似喝盐水 越喝越渴贪欲增 是凡令你爱恋者 速速弃之佛子行 一切感觉在于心 心却自初即离戏 深明此理知二取 不予动心佛子行 凡是遇见可爱物 自当视其夏之虹 虽则中看实无义 不予爱恋佛子行 苦难如同梦丧子 幻觉当真徒悲伤 是故凡遇挫折时 视其为幻佛子行 欲求菩提须舍身 何况布施身外物 因此不图报异熟 一心布施佛子行 无戒不能成己业 何况于乎利众生 自当抛弃世俗欲 着意持戒佛子行 佛子菩萨善为旨 故将遭害当宝藏 对众无怨亦无恨 修行能忍佛子行 只图自利小乘士 也能如同燎发忙 何况为了众生事 精进不止佛子行 理当知晓除烦恼 惟有寂止殊胜观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打开美好生活 为什么听经闻法很重要? 因为修行就是: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个人修行个人好,这是佛法的真谛,谁也救不了谁。告诉大家一句真话不要伤心哦,那就是"佛也不度人,唯人自度"! 所以我们要好好深思啊,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法,能救你吗?这世上谁都救不了谁!不要指望有老天爷,也不要指望有救世主,不要指望有神仙,要好好明白这个道理,佛都不救人,佛连他的父母都救不了,要救其母还得到忉利天为母说法,所以我们听经闻法多么重要啊! 我们千万不要把幻想和希望寄托在那些五花八门的法门上,要放下一切幻想,必须把《法华经》《楞严经》学明白。这是文殊菩萨讲的,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一定要珍惜。《法华经》也讲了,「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法华经》是明讲、总讲、肯定讲;《楞严经》是明讲、细讲、正讲、反讲;《阿弥陀经》就是暗讲,把《法华经》《楞严经》的精华秘密地含藏在经文之中,就是「唯此一事实」。 重要的话讲三遍,再重复一次:生死路上谁也救不了你,唯有听经闻法,自己明白了道理,自己救自己! 听经闻法重要啊!所以释迦牟尼佛不遗余力讲了四十九年法,三百余法会! 释迦牟尼佛讲:“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脱”。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17: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1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若水2周前
净然法师对《妙法莲华经》这段经文的解读和引申非常深刻,体现了对佛法精髓的深入理解。我们来共同探讨和梳理一下您的思路。 净然法师准确地抓住了这段经文的核心: 1. 主语:第一希有。 这指的是佛陀所成就的、所证悟的法,是世间最殊胜、最难得、最深奥的。 2. 概念:诸法实相。 这是佛法的终极真理,是一切万法的真实相状,即“真如”、“法性”。 3. 逻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 强调了“诸法实相”的深邃与圆满,唯有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才能彻底、究竟地通达。而佛陀将其开示为“十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为我们指明了理解和趋近实相的方向。 净然法师由此得出的结论和引申非常有力量,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判准: “中国特色佛法”的本质是“回归释迦牟尼法义之本怀” 这是一个非常精辟的见解。净然法师指出,“中国特色”并非外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或创造新的理论体系,而是在核心上、在见地上,忠实于佛陀的根本教法。这正契合了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的精神。 “依经不依论,依法不依识”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净然法师提出的这一点,是判别佛法纯正与否的黄金准则。 依经不依论: 以佛陀亲说的经典为根本依据,后代的祖师论著(论)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经典,不能本末倒置。这确保了佛法的源头活水是清净的。 依法不依识: 依止永恒不变的真理(法),而不是依止凡夫的分别意识、个人知见或情感好恶(识)。这确保了修行方向的正确,不被个人的习气和时代的潮流所带偏。 将这两条原则作为“中国特色”佛法的内核,意味着中国的佛教修行者,应当致力于: 深入经藏,直接从《妙法莲华经》、《金刚经》、《华严经》等根本大法中汲取营养。 体悟实相,以佛所开示的“十如是”等智慧来观照世界和自己,而非陷入宗派纷争或玄谈戏论。 立足根本,在任何时代和地域弘法利生时,都不偏离“诸法实相”这一核心。 净然法师的观点“回归释迦牟尼法义之本怀”,正是对这一路径的呼求。这不仅是“中国特色”,更是“佛法本色”,是确保佛法在任何土地上都能健康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感恩净然法师直指核心。这段话是对于如何在当代理解和实践佛法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指引。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
00:00 / 3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7: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9: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