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2年前
孳,汉语二级字, [3]  读作孳(zī),部首为子,笔画为12画,本义指繁殖,生息。孳 zī [动] (1) (形声。从子,兹声。子,小孩子,是生殖的结果。本义:繁殖,生息) (2) 同本义 [multiply] 孳,汲汲生也。——《说文》 孳,蕃也。——《声类》 鸟兽孳尾。——《书·尧典》。传:“乳化曰孳。” 其民孳阜无数。——《列子·汤问》 (3) 又如:孳生(繁殖);孳尾(动物交配繁殖);孳牧(繁殖牧养);孳息(繁殖);孳孕(生育);孳植(滋生);孳蕃(滋生蕃衍) (4) 形∶通“孜”。勤勉不怠 孳孳为善者。——《孟子》 予思日孳孳。——《史记·夏本纪》 尚复孳孳得民和。——《汉书·萧何传》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汉书·东方朔传》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尽心》 又如:孳孳(通“孜孜”) (5) 通“滋”。增长[increase] 以其有传类番孳之祥。——《周礼·天官·内宰》注 孳荫万物。——《汉书·律历志上》 孳货盐田。——鲍照《芜城赋》 孳乳 zīrǔ [multiply] 繁殖,泛指派生 孳生 zīshēng [multiply;breed] 繁殖;滋生 子者,孳也。谓阳气至此更孳生也。——《晋书·乐志上》 孳孳 zīzī 勤勉的;孜孜 予,汉语常用字[1],读作yú、yǔ或 zhù,最早见于战国文字[2],其本义是使别人得到,即《说文解字》所谓的“推予也”,由此引申出赞许、在等含义。 嗍(suō)是一个汉语汉字,部首为口,部外笔画为10画,总笔画为13画suō 用唇舌裹食,吮吸: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奶。 又如:~民髓(吮吸民髓);拿根冰棍慢慢~。 笔画数:13,部首:口 [1]  赣方言:soe6,嗍螺(soe6loe)、嗍骨髓(soe6gwɛt4xi)呷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0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2
詞彚:詞義的類型—本義 #古代漢語 一個詞的意義無論有多少,觀其來源大體有三: 一是原生的,二是由原生義孳生出來的,三是因文字假借而寄生的。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 今天,我們先講解本義。 嚴格地說,本義是指詞的最原始的意義。 但由於在漢字產生之前,詞的最初意義究竟是什麽 已經無從考證 所以通常所謂的本義 實際上是指詞的字形結構所體現並有古文獻印證的最早的意義。 由此我們看到,字形結構和古文獻印證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之所以强調字形結構 是因爲漢字的形體歷經數千年的演變 古今差異頗大 藉助字形分析此的本義必須依據古文字 而不能依據現代漢字 我們一般采用的是甲骨文和金文等; 之所以要强調有古文獻的印證, 是因爲我們分析字形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沒有古文獻的印證難於確定其正確性 例如,“豆”,金文做 像豆之形,其本義是高足食器, 《説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 有大量文獻印證,如《禮記·鄉飲酒義》: ”鄉飲酒之禮……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 與徐說相合,因此再沒有找到更古老的文獻證據之前 我們就把豆的本義理解爲 古代一種像高脚盘一样的器物,一般用来盛肉类的食物。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90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