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2万学子入学半月,母校突然破产重整 2025年9月,河北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一纸破产公告,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2万余名在校生和家长心中炸开。这所占地1626亩、拥有50余个招生专业的省属高校,在新生军训刚结束、课程尚未步入正轨时,突然被推上破产重整的风口浪尖。家长们愤怒、焦虑、无助:“1.7万元学费刚交,学校就要倒了?”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民办高校的经营困局,更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的冰山一角。 9月5日至7日,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迎来2025级新生报到,校园内人头攒动,一切看似如常。然而,9月23日,河北省企业破产管理人协会的一纸公告,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学校因资不抵债,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公开招募投资人。 “学费刚交完,毕业证能不能拿到都是未知数!”一位新生家长在社交平台吐槽。据校方回应,目前已有投资人接手,政府介入监管,教学暂不受影响。但家长的焦虑并未消散:学校资产被冻结、举办方深陷债务纠纷,未来教学质量如何保障?毕业证书是否会被社会认可?这些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个家庭头上。 民办高校困局:三重死穴,集体陷入绝境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破产并非孤例。近年来,福建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健康职业学院、河南某民办专科院校等相继陷入破产或重组危机。据教育部数据,全国842所民办高校中,至少10%正面临“招生难、负债高、管理乱”的三重危机。 第一重死穴:企业化办学,风险转嫁校园。 多数民办高校由企业投资创办,举办方将学校视为“资产抵押工具”,用校区土地、教学楼抵押借款,再将资金投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破产公告显示,其所属公司存在大额债务纠纷,本质是“企业风险转嫁校园”。一旦投资失败,债务压力直接传导至学校,导致资产被冻结、工资停发、教学停滞。 第二重死穴:招生崩塌,学费收入断崖式下滑。 “招不到学生,就是死路一条。”2023年,中西部地区民办专科院校平均录取率仅62%,30多所院校招生不足500人;2025年,河北省56所民办专科院校争夺30余万专科批次考生,部分院校甚至推出“零学费入学”噱头。生源锐减导致学费收入下滑,而民办高校运营高度依赖学费(占比超80%),收入锐减直接引发债务危机。#原创视频 #教育 #职业技能 #学无止境 #就业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