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第二十五卷魏策四》第二十七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入,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 #秦国 #安陵君 #唐雎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心(脑)的六种思维过程】 【原文摘录】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 【提要】本条论述了心、意、志、思、虑、智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释义】首先由心承担接受事物之职;心感知事物后,根据记忆产生意念,称为意;意念积累之后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称为志;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反复思考的过程称为思;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推理、预测,称为虑;经过深思远虑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称为智。这种思维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 【举例说明】 结合日常生活中“计划周末学做蛋糕”的小事,就能清晰理解这段话,每个阶段对应如下: 1.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你刷到蛋糕教程,眼睛看到画面、耳朵听到讲解,这些外界信息被大脑接收、处理,这个能感知并接纳信息的“大脑核心功能”就是“心”。 2. 心有所忆谓之意:看完教程后,你心里一直惦记着“学做蛋糕”这件事,脑海中反复浮现蛋糕的样子,这个对这件事的初步记忆、念想就是“意”。 3. 意之所存谓之志:惦记了两天后,你明确告诉自己“周末一定要动手试试做蛋糕”,把模糊的念想变成了坚定的想法,这个留存下来的确定目标就是“志”。 4.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确定目标后,你开始琢磨“家里没有烤箱怎么办?”“淡奶油买动物性还是植物性?”“步骤太复杂要不要简化?”,围绕目标思考各种可能的变化和解决办法,这就是“思”。 5.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琢磨完细节,你进一步预想“如果烤的时候温度太高会烤焦吗?”“新手打发蛋白会不会失败?”“万一做砸了要不要提前准备备选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做长远考量,这就是“虑”。 6.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综合所有思考和考量后,你最终行动——提前网购小烤箱、选易打发的淡奶油、先看3遍教程记熟关键步骤,顺利完成了蛋糕制作,这个结合考量、妥善处理事情的能力就是“智”。 #医路前行 #上热搜 #中医 #石家庄承安堂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斗姥 斗姥元君乃先天元始之阴神也。因其形相象征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谓为象道之母也。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又称「先天道姥」,号曰:「紫金妙相元君」「紫金妙相皇君」「圆明道姥元君」「圆明道姥天尊」「圣德巨光天后」「九灵妙中天焚斗姥元君」「斗姥天尊」「斗姆元君」。简称「斗姆」或「斗姥」。 混沌未开以前,有一股太虚无形阴气,乃斗姥元君「紫光夫人」,与一股太虚无形阳气,曰:「元始天王」,两气结合诞育九皇。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曜星,后为「左辅」「右弼」合为九皇。由斗姆化生的九皇道体,就是北斗九辰星君。斗姥元君应无极生太极,妙相紫光圆融,禀一气玄元之象,持日月两轮,应阴阳象太极,四头磊落应四相,八臂垂雄应八卦。道经以:「斗姥」居大梵天宫、综日月星辰,为斗极之母。有天皇大帝、紫微大帝襄之。综领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润群生」。为道家之法主也。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记载:「斗姥上灵光圆大天宝月,号曰:「九灵妙中天焚斗姥元君」,常沐浴于九曲华池,涌出白玉龟台,神獬(音同:谢)宝座。斗姥登宝座之上以救度众生,持宝杵以降魔御患,执弧矢以救劫消灾,振法铃以济人度鬼,放无极光明。化生九苞金莲,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 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全称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称大圆满月光王、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大圣。简称斗姆或斗姆元君。斗姆在天主治天宝阁,「生诸天众目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宋史以:高宗为金兵所困时,闻空中有辇(音同:捻)豕(音同:史)声,仰见斗姥天尊,四头八臂乘七豕(音同:史)之车,现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护驾。斗姥自是灵显神通之后,乃为世人祀奉日隆,崇为斗极至尊之神,以能消灾解厄,保命延生也。 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斗姆「以大药医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痾,职重天医」。 《云笈七签》称,「夫九星者,寔九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岛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宫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岳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渔樵问对》 【渔者谓樵者曰:“仲尼有言曰:殷因于夏礼,所捐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捐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夫如是,则何止于百世而已哉!亿千万世,皆可得而知之也。人皆知仲尼之为仲尼,不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不欲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则已,如其必欲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则舍天地将奚之焉?人皆知天地之为天地,不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不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已,如其必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舍动静将奚之焉?夫一动一静者,天地至妙者欤?夫一动一静之间者,天地人至妙至妙者欤?是知仲尼之所以能尽三才之道者,谓其行无辙迹也。故有言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其此之谓与?” 渔者谓樵者曰:“大哉!权之与变乎?非圣人无以尽之。变然后知天地之消长,权然后知天下之轻重。消长,时也;轻重,事也。时有否泰,事有损益。圣人不知随时否泰之道,奚由知变之所为乎?圣人不知随时损益之道,奚由知权之所为乎?运消长者,变也;处轻重者,权也。是知权之与变,圣人之一道耳。” 樵者问渔者曰:“人谓死而有知,有诸?” 曰:“有之。” 曰:“何以知其然?” 曰:“以人知之。” 曰:“何者谓之人?” 曰:“目耳鼻口心胆脾肾之气全,谓之人。心之灵曰神,胆之灵曰魄,脾之灵曰魂,肾之灵曰精。心之神发乎目,则谓之视;肾之精发乎耳,则谓之听;脾之魂发乎鼻,则谓之臭;胆之魄发乎口,则谓之言。八者具备,然后谓之人。夫人也者,天地万物之秀气也。然而亦有不中者,各求其类也。若全得人类,则谓之曰全人之人。夫全类者,天地万物之中气也,谓之日全德之人也。全德之人者,人之人者也。夫人之人者,仁人之谓也。唯全人,然后能当之。人之生也,谓其气行,人之死也,谓其形返。气行则神魂交,形返则精魄存。神行于天,精魄返于地。行于天,则渭之曰阳行;返于地,则谓之曰阴返。阳行则昼见而夜伏者也 阴返则夜见而昼伏者也。是故,知日者月之形也,月者日之影也。阳者阴之形也,阴者阳之影也。人者鬼之形也,鬼者人之影也。人谓鬼无形而无知者,吾不信也。” 】 「仲尼合道,无言循天地;权变奥义,圣人知消长 人之全具,神魄魂精在;生死知觉,形影映阴阳」#古人的智慧 #国学文化 #易经智慧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中华文化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孔子家语》第二十六篇《本命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 孔子对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三年顋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十有四而化,一阳一阴,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于此也.」 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而礼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也,岂不晚哉?」 孔子曰:「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徃,则自婚矣.群生閑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子穷天数也.极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男子者,任天道而长万物者也,知可为,知不可为,知可言,知不可言,知可行,知不可行者,是故审其伦而明其别谓之知,所以效匹夫之听也.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幼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言无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阃外之非仪也,不越境而奔丧,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昼不游庭,夜行以火,所以效匹妇之德也.」 孔子遂言曰:「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乱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恶疾子者,丧父长子.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出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三不去者:谓有所取无所归,与共更三年之丧,先贫贱,后富贵.凡此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重婚姻之始也.」 孔子曰:「礼之所以象五行也,其义四时也,故丧礼有举焉,有恩有义,有节有权.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母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掩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尊尊贵贵,义之大也,故为君亦服衰三年,以义制者也;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丧不过三年,齐衰不补,坟墓不修,除服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终也,凡此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治之,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行者,面垢而已,
00:00 / 1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5: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7: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战国策·二十六卷 韩策一》第十七篇《秦韩战于浊泽》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倗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楚王大悦,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弊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弊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悦,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困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 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也。
00:00 / 08: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7: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0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3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