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3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5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武王姬发历史上的王后,和她扑朔迷离的故事 #邑姜 #姬发 #汉服 #战国袍 #战国袍的宿命感 😇邑姜,周武王王后,齐太公姜子牙之女,周成王、唐叔虞之母。(周大姬也很可能为邑姜所生,但没有确凿证据,故不列) 💃齐公之女: 《左传·子革对灵王》中提到,齐国是天子母舅之国。这样算来,吕伋是天子之舅,吕伋姊妹自然是天子之母,也就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女儿了。 👩‍🍼成王之母: 西汉成书的大戴礼记中记载,邑姜是胎教的开/创者。她怀成王之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独处时不伸开脚坐,生气也不骂人。 🤱晋国祖母: 左传中记载,邑姜怀孕之时,梦见天帝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虞,要将唐国托付给他。孩子出生,手掌上写着虞字,于是就以此命名。成王灭掉唐国,就将此地分封给兄弟,王子虞称为唐叔虞。他的儿子迁封地于晋水之畔,就是晋国之始。 👸邑姜治内: 武王发曾说,他有治乱能臣十人。论语中,孔子因“武王治世十臣中有一位是妇女”,而把此妇女开除出治世人才的行列。(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北宋朱熹认为邑姜是这位妇女,称“九人治外,邑姜治内”。对于源于东汉马融的太姒说,朱熹认为,太姒是武王之母,不应当被武王称为臣子。 我个人也倾向于此妇女并非太姒,西周早期的君臣父子和孝友观念已经初具模型。臣、妾,在距离武王伐纣两百年前的武丁时期,是以奴隶的身份出现在祭祀的卜辞上的。即便后来衍生出了官僚之意,也是君在上,臣在下,具有很强的等级意味。武王发不应用“臣”字来形容母亲。 当然,这位妇女可能既不是太姒也不是邑姜,无论东汉还是北宋,哪怕是孔子所处的年代,离商周之交都太过久远了。 👰‍♀️兄亡娶嫂 因为邑姜和伯邑考都有邑字,便有了邑姜曾是伯邑考之妻,武王发因兄亡而娶嫂的猜测。但说起证据,是一点没有。邑可能只是敬称,总不能说武王十臣中的太颠和太姒有什么关系吧?纵然有夏姬、怀嬴等使用前夫谥号的例子,但东周和西周初年的称谓习惯也未必一样。此说只能算假说之一。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8: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山西太原市晋祠:岁月沉淀的历史瑰宝】 在山西太原的晋源区,有一处闪耀着历史光辉的地方——晋祠,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 。 晋祠,最初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踏入晋祠,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这里的建筑风格各异,涵盖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 。 圣母殿是晋祠的核心建筑,它庄重古朴,殿前的木雕盘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破壁而飞。殿内的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更是令人称绝,她们形态各异、表情生动,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宫廷故事。 难老泉是晋祠的灵魂之水,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滋养着这片土地。“水是晋祠的灵魂”,难老泉与周柏、宋代侍女像并称为晋祠“三绝”,那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周柏,像一位慈祥的老者,见证着晋祠的兴衰变迁。 此外,鱼沼飞梁这座独特的十字形古桥,造型奇特,建筑精巧,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对越坊、献殿等建筑,无不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晋祠,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更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让人在领略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山西太原晋祠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