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4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黄藤:《颜渊》第一、二、三 仁的具体表述 #本原儒学 #阅读经典 #论语 #礼乐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颜渊篇》,即《论语》第十二篇。 首先看第一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接着看第二章: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再看第三章: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这一章极为重要,“仁”作为儒家核心概念,开篇即有三名学生向孔子请教。孔子并未给出判断式定义,而是通过具体行为来阐释——即如何通过实践接近“仁”、迈向“仁”的境界。 颜渊问仁时,孔子直接回答“克己复礼”。因颜渊是孔子最杰出的学生,故孔子给出了这个根本性、富含哲理的答案。颜渊觉得过于概括,遂请教具体条目。孔子提出“四勿”: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这意味着,克制本能欲望,使行为符合天理,即为“为仁”的根本。只要做到克己复礼,天下人皆会认可你已达于仁。这完全依靠内心修养,不依赖外在规范。颜渊当即表示将努力践行。 仲弓同样问仁,孔子却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此处“家”指大夫封地。孔子强调要以虔敬庄重之心待人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且不论在邦在封地都应无怨。仲弓亦承诺遵行。 这两段回答表面不同,本质一致:均要求人以虔敬心态约束欲望,依礼而行。孔子善于因材施教,这一点在司马牛问仁时更为明显。 司马牛问仁,孔子答:“仁者,其言也讱。”“讱”指言语迟缓谨慎。据载司马牛能言快语,故孔子特意劝他言语要慢、要慎。司马牛惊讶问:“言语迟缓就是仁吗?”孔子反问:“做事困难,说话怎能不谨慎?”强调应多做少说、不轻诺——这也是《论语》一贯倡导的君子之德。 综观三处“问仁”,孔子皆以行为描述代替概念定义。这类似于子路问鬼神时的处理方式:对于形而上的核心概念,难以用普通定义界定,只能通过多角度描述来呈现。老子论“道”亦用此法。尽管表达方式因人而异,但其背后的核心义理一以贯之,正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
00:00 / 1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1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7: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