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有关锂电池的新变动 1. 安全标准升级与新国标实施 新国标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但对2025年的市场已产生直接影响。新标准要求锂电池在热失控后至少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后需通过短路测试)。 现行标准仅要求5分钟逃生时间,新标大幅提升安全门槛,促使车企加速改进电池封装技术和热管理系统(如气凝胶隔热、高强度外壳),但也可能增加成本。符合新标的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现有锂电池车型面临贬值压力。 2.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全固态电池进入小批量装车阶段,丰田和宁德时代在2025年推出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产品,主要用于高端车型。半固态电池成本降至1元/Wh以下,开始替代部分三元锂电池市场。 材料体系升级:磷酸锰铁锂(LMFP)正极材料市占率超20%,硅基负极渗透率提升至15%,新型锂盐LiFSI添加比例增加,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和快充能力。 3. 钠电池崛起与市场竞争 钠电池因成本低(较锂电低30%)、耐低温(-20℃容量保持92%)和快充优势(15分钟充至80%),在2025年加速渗透。雅迪、爱玛等品牌推出钠电车型,抢占两轮/三轮电动车市场,对中低端锂电池形成替代压力。 政策倾斜:部分国家补贴政策倾向于铅酸电池和钠电池,例如以旧换新补贴向铅酸倾斜,间接影响锂电池的市场份额。 4.政策与供应链全球化重构 中国政策:工信部推动锂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严控低端产能,支持固态电池、钠电及回收技术(2025年回收率目标超30%)。 欧美政策:欧盟碳边境税覆盖锂电池,要求本土化比例达70%;美国IRA法案强化关键矿物本土采购(2025年需80%),促使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海外建厂(如福特-宁德时代密歇根工厂)。 资源控制:印尼、非洲等资源国加强镍、锂矿管控,倒逼企业布局一体化供应链。 5. 市场格局与商业模式创新 比亚迪等巨头主导: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技术降维打击铅酸市场,推出“车电同寿”系统,与两轮车品牌合作,挤压传统铅酸和中小锂电企业空间。 后市场服务兴起:蒲迅技术等企业聚焦电池维修、租赁和回收,提供智能化诊断与修复服务,延长电池生命周期,降低用户成本。 换电与快充结合:商用车换电模式普及,乘用车快充技术结合储能电池放电方案,缓解电网压力,推动“车-网-储”互动生态。 #锂电池 #政策解读 #新规 #检测认证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