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4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6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9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内蒙古西部扩张,企图建立名为“蒙古大元帝国”的傀儡政权。百灵庙是绥远北部的军事要地和交通枢纽,日军在此囤积了大量军用物资,并构筑了坚固工事。1936年11月5日,日伪方面甚至向傅作义发出通电,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除百灵庙以南的军事设施,气焰十分嚣张。 傅作义将军在“守土有责”的信念支持下,决心反击。他采取了“奇袭制胜”的策略。11月23日夜,晋绥军在严寒中利用雪地伪装,秘密接近百灵庙。24日凌晨1时,战斗正式打响。日军凭借坚固工事和猛烈火力顽抗,战斗一度呈胶着状态。在关键时刻,傅作义部果断投入预备队,以装甲车和汽车组成突击队,向敌阵地发起决死冲击,最终突破防线,在24日上午8时收复百灵庙。 百灵庙大捷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振奋民族精神:这是自长城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完全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信心。 获得全国声援:中国共产党首先发来贺电,盛赞其为“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并赠送“为国御侮”锦旗。全国迅速掀起援绥运动,各地各界人士、海外华侨纷纷捐款捐物,形成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挫败日军阴谋:此役粉碎了日本企图建立伪“大元国”傀儡政权的计划,迫使其撤走了在部分地区的特务机关和侨民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闲云1周前
这枚“大满洲国建国功劳章”是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的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铁证,其概况如下: 基本形制 • 材质与尺寸:章体为铜质圆形,直径约30毫米。正面嵌有银质“建国”二字,字的两边各有一株弓形高粱,高粱穗也为银质镶嵌。 • 文字与图案:背面从右至左铸有三竖行字“大满洲国”“建国功劳章”“大同元年”。丝织章绶宽35毫米,由黑、白、黄、红、蓝五种颜色组成,象征所谓“日、满、朝、蒙、汉五族协和”。 历史背景 伪满洲国是1932年3月1日由日本关东军策划、扶植的傀儡政权,以清废帝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首都设在长春(后改名“新京”)。这枚章是伪满政府为表彰所谓“建国有功人员”而颁发,于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3月1日公布条例,主要授予参与伪满建国的侵华日军、日本官员以及汉奸,例如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张景惠等。 本质意义 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推行殖民统治的工具,也是汉奸集团卖国求荣的历史印记,充分暴露了日本“以华制华”的侵略阴谋和伪满傀儡政权的非法本质。如今,这类文物是研究日本侵华历史和伪满政权的重要实物资料,时刻提醒人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警惕侵略与殖民主义的危害。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3
00:00 / 0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1
00:00 / 1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