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第三十六篇 出处溯源:禅意诗境中的超然哲思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七言绝句《赠质上人》。全诗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一位超然物外的僧人形象: >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此诗创作于晚唐乱世,民生凋敝,诗人借赞颂质上人的“无牵挂”与“清闲”,暗含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诗中“人间事”特指世俗名利、是非纠葛,而“无事人”则象征摆脱执念、心无挂碍的禅修者,呼应了佛教“空观”思想与道家“无为”之境的融合。 义理阐发:从避世到修心的智慧升华 此句的哲理可从三重境界解读: 1. 表象避世:字面意为“不谈世俗琐事”,如弘一法师所言,“谈天气、日月星辰,花开花落”,避免卷入是非评判,减少人际矛盾。 2.心境超然:深层指向“心中无俗念”。质上人“瓶钵不随”,连僧人的基本行囊都舍弃,象征对物质与精神的彻底放下。不谈论“人间事”源于内心已无执念,将名利富贵视为虚幻,达到“世缘终浅道缘深”(苏轼语)的境界。 3. 生命自在:最终指向“无事”的生命状态——不因外境扰动而生烦恼,如云游般随性自由,契合禅宗“平常心是道”的终极追求。 现实修行:红尘中的“无事”实践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这一智慧?可循以下路径: 1. 言语自律:社交中少议他人是非,多谈自然之美或积极话题。如退休老人远离应酬,专注家务与晨跑,以简朴生活避开纷扰。 2. 心境转变:将注意力转向自然与艺术,如观花开花落、赏日月星辰,通过感受天地规律稀释执念,培养豁达心胸。 3. 生活减法:减少无意义社交与物质依赖,如质上人“无瓶钵可随身”。现代人可简化物欲,专注精神成长,以“断舍离”贴近“无事”本质。 结语 杜荀鹤此句不仅是禅诗的典范,更是一种生命哲学的凝练。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无事”非逃避现实,而是以清净心观照世界,在纷扰中修得从容。如弘一法师所言,若能“不谈人间事”,便可“纯粹感受人间美好”,于红尘中自成一片清凉天地。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