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码头村,好像名不符实,渡口码头去哪里了? 朋友们好!我是大三。下午时分,我们来到了武宣县码头村。从大公路转入码头村时,见村口大路边的牌子上写着“南江古渡”。进村,停下车,就直奔江边,急着想看看这里的渡口码头。 在江边转了几圈,没有见到码头,也没有见到渡口。江面宽阔,波光粼粼,大型货船来来往往。 经向当地村民了解和查阅资料,码头村的渡口码头,曾经真实存在。 码头村渡口,在明朝时期就已存在。村外的江边,有个大禄滩,本地人称为大禄滩渡口。以前,大禄村、二塘镇朗村和兴宾区石牙镇、寺山镇、土番、那塘、码头、福旺、烟厂、新村、新旧北汉的群众,北上,或者去武宣赶集,均从此地摆渡过江,抵达对岸的大龙村,再经过现在的武宣糖厂和武宣县二中的仙蜜路,进入县城。这里史称“大陆码头”,码头村因此得名,世人熟知。 枯水季节,大禄滩的河床祼露出水面,砾石、鹅卵石遍布沙滩,河水清浅,稍扎一下裤腿就能轻松涉水过河,或临时铺设一些跳石也能踏跳而过。 1990年8月,在距离大禄滩渡口下游大约2千米远的地方,横跨武宣黔江的第一座桥——武宣大桥建成通车,自此“天堑变通途”,村民们告别了乘船渡河的历史。 再后来,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黔江水位上升至61米,渡口永久地淹没在水底,码头渡口成为了过往历史。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古渡驿站如今已无舟、无桨、无船家、无系缆、无码头可横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个古渡没有碑文可寻,只能在芳草萋萋中寻觅,在史海钩沉里寻找。 渡口虽然成为了历史,生机勃勃的码头村,正在创造这片土地未来的辉煌历史。 好了,朋友们,受视频时长所限,今天先聊到这里,下集聊聊旅行家徐霞客来到码头村的那些事,谢谢观看,再见!#武宣县#武宣美食 #码头村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