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1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作册般青铜鼋:商王的射猎传奇与青铜写实艺术巅峰 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作册般青铜鼋是一件异常珍贵的历史文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从洹河垂钓到商王朝的史诗,解码三千年前的“箭无虚发” 。 2003年,河南安阳洹河边,一位老农挥竿垂钓,竟钓起一只背插四箭的青铜“神龟”!这件造型诡异的器物,不仅改写了商代的青铜艺术史,更以铭文直击商纣王的真实形象。为何商王射猎的细节会被铸造在青铜鼋上?铭文中“无废矢”的记载暗藏着怎样的礼制密码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件国宝的神秘面纱。 它是青铜时代非常罕见的写实器物,其通高10厘米,长21.4厘米,宽16厘米,重3.2斤。青铜鼋突出的短吻和发达的蹼足等细节,远超同期抽象兽形器的工艺水平,展现出商代工匠对自然观察的敏锐度。它虽体量精巧,却以极致的写实主义震撼着世人,青铜鼋的头部外探、四足划动、尾向左摆,仿佛下一秒就要游入洹河之中。 鼋背上有四只穿甲的利箭,其中左肩1箭、背甲左部2箭、右后部1箭,箭羽外露,精准的对应了铭文中“四箭全中”的记载,堪称其是“青铜叙事艺术”的开山之作。 青铜鼋背上的铭文为:丙申,王于洹,获,王射,射三,率无废矢,王令寝馗贶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汝宝。 根据上面铭文记载的内容还原一下三千多年前洹河岸边当时的现场:铭文中的“王于洹”的意思是,商纣王帝辛率众到洹水举行射礼仪式,射猎的目标为凶猛的巨鼋。“王一射,射三”的意思是:商纣王首射命中,随从的史官作册般又补射了三箭,箭箭贯穿鼋甲,铭文的记载直接印证了《史记》中纣王“体力过人能手格猛兽”的记载。 铭文“无废矢”是商周时期射礼的术语,指的是箭无虚发,体现了商代射礼已具备严格的竞技评判标准。“作汝宝”的意思为纣王将射获的鼋赐予了作册般,命其铸器铭记这次射礼,彰显“王权与臣功”的互动逻辑。#让文物抖起来 #知识科普 #国家文物 #作册般青铜鼋 #国家博物馆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
黄志博物馆藏品赏:【商代 作册般 青铜鼋】20230425# 这是我们【黄志博物馆】有幸收藏到的一件商代时期的青铜鼋。商代青铜器,以酒器为首的礼器多见,另外一个大宗就是兵器,反映了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念,其他的器物相对较少。 这件作品为青铜材质,整体圆雕,铸铜鼋形,长23cm、宽17cm、高11cm,色泽局部泛绿锈、红斑,氧化痕迹明显。 鼋意思是大鳖。此器造型非常独特:塑鼋首前伸,眼睛外睁,闭口,背部有甲壳,三支箭头插入壳内,另外一箭射在脖子处。四肢张开,略显僵硬,有一种绷直身躯的垂死状。 背上阴刻有铭文“丙申,王于桓,获。王一射,射三,率亡废矢。王令寝兄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宝”。 由此可知,此作记载了商王射大龟的事宜,并且后面三箭连中,实现了“参连”,射礼非常成功。商王高兴之余,把大龟赏赐随从作册般,其铸造此器铭记。 同类器物曾有出水(非正规考古发掘),收藏在现在的国家博物馆。这件作品非常少见,我们也不能确实是商代所做,还是后世仿作。但从上面的红斑绿锈看,已经很有年代了。 作为商代晚期的青铜作品,圆雕呈现,又有长篇铭文,非常稀少。记载了当时的一件有趣的射龟事迹,有别于政治及战争,让历史有了更鲜活的色彩。 【黄志博物馆】,荟萃中国收藏珍品,让祖先的智慧,点亮我们心灯。#博物馆 #青铜器#鼋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