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我严重怀疑有人蓄意破坏教育体系,试图摧毁我们的教育根基,致使孩子们从小滋生厌学情绪。尤其语文教改中的诸多问题,令人忧心忡忡,单就古诗读音的变动来说,便争议不断。究竟该读"远上寒山石径斜( xie )",还是"石径斜( xia )"??是"乡音无改鬓毛衰( cui )",还是"鬓毛衰( shuai )"?又该读"一骑( ji )红尘妃子笑",还是"一骑( qi )红尘妃子笑"?? 当家长按照记忆中的读音教导孩子时,往往会遭到孩子反驳:"我们老师不是这么教的!"这也暴露出当下家庭教育的困境﹣﹣许多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已深感力不从心。不仅如此,连汉字笔顺都发生了变化,家长们苦心纠正孩子的书写习惯,却发现如今的规范与自己当年所学大相径庭。若执意按旧法指导,孩子甚至可能在考试中丢分,这样的改动究竟意义何在??我不禁想问,教材编写的专家们是否真正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2在此,我想向各位专家、教授提出几点建议,也希望家长们能共同发声,传递一线教育的真实心声: ✨第一,教学进度过快。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材开篇便是"天地人口少"等汉字,却跳过了汉语拼音的学习。幼儿园阶段不教拼音,幼小衔接也未落实,零基础入学的孩子根本跟不上进度。面对陌生的汉字,孩子们因无法理解而丧失学习信心,直接导致语文、英语学习兴趣的减退。这样的安排,是否高估了孩子的学习基础? ✨第二,学考严重脱节。 现在的教育呈现出"学的是一粒沙,考的是撒哈拉"的怪象。以三年级语文为例,课本首次接触改病句,考试却直接要求修改长篇病段,难度远超学生能力范围。即便专业出身的985师范研究生,面对这类题目也常常感到棘手。过去,我们注重语法基础的扎实训练,循序渐进开展综合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更值得借鉴? ✨第三,作文要求过高。 三年级一学期八个单元,作文类型涵盖叙事、写人、写景、状物、想象、日记等多种体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难度着实太大。试问,这样的题目,家长们都未必能轻松完成,又如何要求孩子? ✨第四,课外读物选择欠妥。 将《红楼梦》等经典著作列为小学五六年级的必读书目,实在不合理。这类作品对孩子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审美层次要求颇高,成年人都未必能完全读懂,更何况是孩子?强制要求背诵考试,只会让孩子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既无法领略古典文化之美,更难以培养阅读兴趣。反观那些世界文学经典,以及丰富的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或许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3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0
00:00 / 06: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