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3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黄仁勋坦诚离不开中国 10.16在城堡基金峰会对话红杉合伙人 #英伟达 #黄仁勋 #AI #人工智能 #美中关系 近日,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纽约出席由城堡证券(Citadel Securities)主办的一个大型论坛,并与红杉资本合伙人康斯坦丁·布勒(Konstantine Buhler)进行对话。此次对话的主题是“Citadel Securities 2025 年全球市场未来展望:人工智能与下一个增长前沿”。黄仁勋在讲话中谈及人工智能的未来结构、技术监管,以及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他首先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催生两个主要赛道:一是“代理式 AI”(agentic AI),即以数字劳动力为核心,通过软件或算法替代、增强传统人工角色;二是“物理 AI”(physical AI),它主要作用于物理世界,比如机器人、自动驾驶交通工具等将具备“数字司机”功能。黄仁勋认为,这两大方向合计代表的市场规模可达百万亿美元级别。他强调,在软件与硬件的融合之下,人们未来可能把 AI 嵌入到任何可移动物体之中,以此推动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 在谈到中国市场时,黄仁勋透露,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英伟达已100%退出中国市场,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过去约 95% 降至 0。黄认为,美国在这个决定上“伤害了自己”: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黄仁勋表示,虽然美国希望在 AI 竞赛中获胜、保持技术领先,但在推进政策时必须谨慎。他提醒说,“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他建议,在制定对外政策之前,应当回退一步深入思考其长远影响。 黄仁勋接着阐述他的判断逻辑:在 AI 领域,开发者是最核心的力量。他主张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审视问题。他提到,中国拥有约一半的 AI 研究者,不少高校在 AI 领域实力雄厚,对技术发展极为关注和热情。若将这些研究力量排除在美国技术体系之外,既不合逻辑也不利于全球生态发展。如何在保持美国技术领先与赢得全球研究者支持之间取得平衡,是未来政策设计的难题。他认为应当采取随时间演进的、灵活而精细的策略,而非简单的“全有或全无”做法。 黄仁勋反复强调,目前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在所有股东模型中都被默认为零收益,即中国业务已被排除在外。他认为,若未来中国市场有任何突破,都应被视为“额外收获”。公司内部希望继续向美国政府提供技术与市场信息,以期政策调整。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51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3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9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