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古文观止》打卡Day128|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读《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如见寒门士子困于仕路的急切呼告,字里行间是韩愈对“获荐入仕”的迫切期盼与“待命无果”的焦虑无措。细品这篇韩愈第二次呈给宰相的求仕书,既有“蹈水火者呼求救援”的生动譬喻,也有“时机在人不在天”的现实辩驳,尽显中唐士人“欲济天下而无门”的窘迫与“不甘穷饿而力争”的执着。 ✅ 开篇譬喻:以“水火困厄”喻处境危急 文章以“人陷水火呼求救援”为喻切入——身陷危难者,不会因施救者非亲非故便不呼救;旁观者,只要不存害人心,见人濒危便会竭力相救,核心只因“势急情悲”。韩愈借此类比自身处境:多年强学力行,却陷入“穷饿如水火”的绝境,已向宰相“大声疾呼”,如今待命十九日无果,实则是将宰相视作“可救己于困厄”的关键。这般以日常危难喻仕途困境的写法,既避了直陈求官的卑微,又将“处境危急、渴望援引”的心意说得恳切直白,为后文追问铺垫情绪。 ✅ 辩驳时机:直击“时不可为”的托词 面对“宰相知你,只是时机不当”的说法,韩愈直言这是“不知言”。他先拆穿“时机”的本质——时机从非上天注定,而是“上位者所为”:前五六年尚有布衣蒙宰相提拔,如今节度使等小官都能自举判官,身为君主敬重的宰相,怎会“不可举贤”?再引古证今:古时能从盗贼、管库中取才,自己虽为布衣,却也不比这些人逊色。这番辩驳,既戳破了“时机论”的敷衍,又以“古例”“今况”为据,证明自己“有资格被举荐”,更暗含对宰相“当为而不为”的委婉诘问,逻辑铿锵却不失分寸。 ✅ 剖白心意:尽显“求仕非为禄,而为济天下”的赤诚 韩愈在文末未避“急切”,直陈内心:虽知反复上书可能触怒宰相,却因“穷饿危急”不得不为——并非贪图禄位,而是不愿让多年所学付诸东流,更不愿“怀忧天下之心却无报国之路”。结尾“情隘辞蹙,惟少垂怜”的谦辞,与前文“据理辩驳”形成反差:既有“为自身才志争机会”的硬气,也有“寒门士子对高位者援引”的恳切。这份“不卑不亢、既急且诚”的态度,恰是他“不甘困厄、欲展抱负”的仕路初心写照。
00:00 / 0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9: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3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