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8
【第210集】#醉翁亭记 #欧阳修 #古文#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言文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经典散文,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闻名,全文围绕醉翁亭的景色与宴饮之乐,展现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以下从背景、内容、特色、名句等方面为你简要介绍: 一、创作背景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变法被贬为滁州知州,任职期间他常到滁州西南的醉翁亭游玩,借山水之乐排遣抑郁,同时写下此文,既描绘当地风光,也暗含“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二、核心内容与结构 1. 亭的位置与环境:开篇点明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继而写“林壑尤美”“水声潺潺”,勾勒出山水相映的清幽之景。 2. “醉翁”的由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称“饮少辄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将饮酒之乐与山水之乐结合。 3. 宴饮与游人之乐:描写山中宴饮的场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以及宾客“起坐而喧哗”的热闹,体现“与民同乐”。 4. 四时之景与乐的升华:通过“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冬)”描绘四季之美,最终以“太守之乐其乐”点明主旨——以百姓之乐为乐。 三、艺术特色 - 语言灵动:大量使用“也”“而”等虚词,句式错落有致,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读来朗朗上口。 - 情景交融:山水之景与“醉翁”之乐融为一体,看似写醉,实则写乐,借景抒情,含蓄委婉。 - 以乐写怀:表面写游玩之乐,实则暗含被贬后仍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民生安乐的关注。 四、千古名句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借饮酒喻指心意另有寄托)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以简洁笔墨勾勒春夏之景)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点出“与民同乐”的深层情怀) #古文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6: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5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1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2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李敬远1月前
2025.8.26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 “乐” 为魂,将山水之美、吏民之欢与自我情志熔于一炉,写尽贬谪中的旷达心境,堪称宋代散文的典范。 开篇移步换景,由 “环滁皆山” 的宏观勾勒,到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的琅琊山特写,再到 “水声潺潺”“峰回路转” 的酿泉寻踪,最终定格 “翼然临于泉上” 的醉翁亭 —— 短短百余字,如镜头推拉般层层聚焦,既显山水灵动,又暗合 “寻乐” 的动线,笔意疏朗却画面分明。 文中 “乐” 字贯穿始终,却层层递进:初为 “山水之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四季晨昏之景各有风情,作者以细腻笔触捕捉自然之趣,字里行间满是对滁州风物的偏爱;再为 “宴酣之乐”,“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虽无珍馐,却因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的热闹,显露出官民同乐的和谐;最终归于 “太守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将百姓的欢悦视作自己的快乐,以 “与民同乐” 的胸襟,消解了贬官的失意,尽显士大夫的责任与豁达。 全文语言浅白如话却意蕴深厚,短句与长句交错,“也” 字反复用却不显拖沓,反而如乐章的节拍,衬得文气舒缓从容。看似写醉,实则写醒 —— 醉于山水,醒于民生,这份 “醉而不迷” 的通透,让《醉翁亭记》超越了普通的山水游记,成为千古传诵的精神丰碑。 #古诗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日积月累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