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今日分享:孩子一看到作业就说“这么多,我写不完”,还没动笔就烦躁抵触,怎么帮他放下畏难情绪? 具体解决方法: 1.“‘拆分任务’变‘少’”:和孩子一起把作业“拆解成小份”,比如“语文作业有2项——写10个生字、读1篇课文,咱们先做‘读课文’,只要5分钟就能完成,做完这个再写生字”,用“先完成简单小任务”的方式,让孩子直观感受到“作业能一步步做完,没那么多”,减少心理压力。 2.用“‘正向对比’替代‘抱怨’”:不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说“妈妈知道你觉得作业有点多,不过咱们上次写类似的作业,只花了20分钟就做完了,今天咱们试试,说不定比上次还快呢”,用孩子过往的成功经验,帮他建立“我能完成”的信心,避免被“太多”的想法吓退。 3.用“‘先做1题’打破抵触”:如果孩子坚持不动笔,不强迫“必须全写完”,而是说“咱们就先写1道题,哪怕只写1个生字,写完后如果还觉得多,咱们再休息”,多数孩子完成1题后,会发现“没那么难”,愿意继续往下写;完成后及时肯定“你看,刚才说太多,现在已经写完3道题了,太厉害啦”,用实际进度强化“能完成”的认知。#一年级 #家有小学生 #每天学习一点点 #学习方法 #高效学习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分享我的带娃学习习惯养成心得 虽然孩子现阶段学习的知识量不算多,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慢慢养成。其实在习惯成型前,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小问题,只有帮孩子一一解决,才能让习惯扎根。等孩子到了高年级,你会发现这份积累有多重要——不用反复催促,他自然知道该做什么,学习也会越来越轻松。 整理了4个实操要点,家长们可以参考: 1. 提前做好学习规划,帮孩子建立秩序感 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学习知识点和具体要求,再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规划,比如每门学科的完成时长,既要明确时间概念,也要强调“保质保量”,坚持久了就能形成条件反射。 如果是启蒙阶段的孩子,重点先放在习惯培养上:每次学习时长不用太长,内容和科目也别贪多;固定学习的地点和时间,学习前先让孩子喝水、上厕所,中途除非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节奏。 2. 不打断、不唠叨,给孩子独立学习的空间 辅导作业时,家长要保持安静,别总在旁边唠叨施压。如果发现孩子的错误,先别急着指出,记下来留到最后集中解决,尽量让孩子先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3. 引导主动检查,把“收尾”变成习惯 每次孩子做完作业,别急着直接看对错,先问问他:“要不要自己检查下,看看有没有写错或写得不够好的地方?”慢慢引导他主动复盘、及时改正,让“检查作业”成为学习的固定环节。 4. 控制情绪,不吼不叫是底线 孩子写作业时坐不住、偶尔想喝水上厕所,其实是很常见的情况。但越吼骂越没用,反而会破坏他的专注力——时间长了,孩子会把“写作业”和“挨骂”绑定,觉得只要写作业就会让父母发脾气,慢慢变得讨厌甚至害怕写作业,进而出现磨蹭、对抗的情况。 没有天生自律的孩子,每个懂事自觉的背后,都藏着家长的耐心引导和用心督促。育儿路上咱们一起加油,陪孩子慢慢成长~#每日分享 #培养孩子好习惯 #一年级 #亲子育儿 #高效学习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