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令8月前
长子西征 被俄罗斯黑的蒙古王 拨都 孛儿只斤·拔都(1209年—1256年,拔都,即蒙古语的“巴图”<бат>,亦音译作拔都,意为“坚”、“坚硬”),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术赤之嫡次子。 拔都于元太祖四年(1209年)在蒙古出生,其父术赤病逝后,拔都继承了他的王位和封地。拔都为人坦诚,对部下将卒颇宽厚,不吝赏赐,不滥杀无辜,被称为“赛因汗”。[14][27]元太祖病逝,拔都等人于拖雷监国二年(1229年)拥立窝阔台即位,是为元太宗。元太宗七年(1235年),拔都被任命为统帅,与副统帅速不台、宗王合丹、蒙哥等人征讨钦察、斡罗斯(今俄罗斯)等国。次年,拔都与诸王汇合后进军钦察,于太宗九年(1237年)平定钦察。后进军斡罗斯,相继攻占了烈也赞、莫斯科等城并一路北上。之后拔都下令军队进行修整,不久便带领军队连破扯耳尼哥、基辅等城。 在大致平定了斡罗斯南部地区后,之后拔都兵分两路对斡罗斯的邻国勃烈和马札发起进攻。最终由贝尔达率领的北路一军攻克了勃烈诸部,拔都带领军队大败马札,接连攻占了蜗拉丁、丕勒克等城。后得知元太宗逝世的消息,拔都选择带军返回。因拔都与元太宗长子贵由存在嫌隙,在得知贵由即将为汗时选择让大军东返,自己则留在钦察。贵由即位为元定宗,后于元定宗三年(1248年)逝世。拔都选择拥立蒙哥即位,是为元宪宗。元宪宗即位后,拔都创立了钦察汗国,后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去世,时年48岁。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1
燊垚3月前
1.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1271 - 1294年)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推行“汉法”,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94 - 1307年) 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减免江南部分地区的赋税;与西北诸王达成和议,结束了西北长期的战乱局面,使元朝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3.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307 - 1311年) 通过武力夺得皇位;为了巩固统治,滥封王爵,增设官职,导致财政危机;崇信藏传佛教,修建大量寺庙。 4.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 - 1320年) 推行“以儒治国”政策,恢复科举制度,史称“延祐复科”;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编纂法典,颁布《风宪宏纲》。 5.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20 - 1323年) 推行新政,颁布《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大规模起用汉族官僚和儒臣,精简机构,减轻徭役;因改革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最终在南坡之变中被刺杀。 6.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323 - 1328年) 即位后,诛杀参与南坡之变的官员,试图稳定政局;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矛盾激化;发行新钞“泰定通宝”。 7.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8年) 泰定帝死后,阿速吉八被丞相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元文宗争夺皇位,引发“两都之战”,最终战败,下落不明。 8.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28 - 1332年) 两次在位,在位期间崇儒兴文,建立奎章阁学士院,编修《经世大典》;但权力斗争激烈,晚年传位给侄子。 9.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1329年) 被迎立为帝,但在位仅半年便暴毙,死因成谜,史称“天历之变”,普遍认为与元文宗有关。 10.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1329年) 被迎立为帝,但在位仅半年便暴毙,死因成谜,史称“天历之变”,普遍认为与元文宗有关。 11.#元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33 - 1368年)初期推行改革,史称“至正新政”,试图挽救元朝的统治,后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频发,被#明朝 攻入大都亡国。#历史 #元朝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7: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6: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寒心令8月前
北元最后的大汗 林丹汗 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1592年—1634年),是北元时期蒙古末代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简称林丹汗,也称陵丹汗、灵丹汗等,号“呼图克图汗”,明朝人译作“虎墩兔憨”。达延汗第八世孙,布延彻辰汗长孙。 万历三十一年(1603),祖父卒,因其父莽和克台吉已去世,遂于翌年即汗位。领左翼察哈尔万户,驻帐广宁(今辽宁北镇)以北。自万历(1573—1620)末年起,林丹汗不断攻击辽东明军。矢志继承达延汗的大业,力图以武力统一蒙古各部,对抗新起的建州女真。天启五年(1625),林丹汗北征投附后金的科尔沁部,不克。其属部敖汉部、奈曼部等也先后投降后金。崇祯元年(1628),西进土默特、河套地区,击败蒙古右翼的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占据归化(今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部也被迫归服。林丹汗又与漠北的朝克图台吉(却图汗)取得联系,互相策应,一时势力大振。统率“八大营二十四部”,东起辽东,西尽洮河(今甘肃境)。独占明朝给予蒙古各部的岁赐,控制蒙古诸部同明朝的贸易。拒绝后金的诱降,联合明朝抗击后金,使明朝每年赠银达8.1万两。崇祯四至五年(1631—1632),林丹汗东击投附后金的蒙古诸部,率兵抵兴安岭以东的西拉木伦河北岸,遭后金皇太极的反击,不战而退,被追至西土默特。 崇祯七年(1634),林丹汗向青海进兵,欲据西藏,控制僧俗大权,号令全蒙古,继续抗击后金。途中出痘卒于西拉他拉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翌年,察哈尔余部被后金攻灭,妻、子被俘,漠南蒙古各部均归属后金。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