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叶嘉莹先生第六十二集:“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我现在八十多岁回头来看,我自小性格中可能是有一种坚韧的东西,所以历经那么多风霜苦难还活下来了。入世,不说那些为非作歹的,不说那些贪官跟奸商,就是一般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你想做一些事情,如果你真是想做一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只要做事,就不能不落埋怨,不落褒贬。只要你做了,就会有人说三道四,除非你不做。你做就要负起担当吃苦的责任。 可是,入世并不是为了追求现世的成功和名利,所以下句又说“逃禅不借隐为名”。不是说我要躲到深山老林之中做一个高隐之士才能清白,你要做一番入世的事,但心理上却要保有出世的超越,所以说“不借隐为名”。 “伐茅盖顶他年事”,人总要有个房子吧,没有好的房子,就砍茅草来盖个草房,杜甫就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一辈子,除了我北京的老家那是我的房子,几乎没有过自己的房子。我在台湾住的是宿舍,后来从台湾到北美,在温哥华,当年我们买的家具都是二手货,没有钱。温哥华不是我选择的地方,那是人事的拨弄,我也没有想到我会在那里留下那么久。 人生在世,是飘如陌上尘,“生计如斯总未更”。当时我写的时候只有二十岁,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写这样的诗。 以上内容节选自《兴于微言》“代后记”,作者叶嘉莹#叶嘉莹 #入世已拼愁似海 #诗词 #感动瞬间 #抖音二创激励计划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陕西人 #性格特点 #生顶冷蹭犟 #形成原因 #渭水秋歌 陕西人生顶冷蹭犟 性格特点形成原因 陕西人这种独特性格的形成,是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一是地理环境。陕西有关中平原,是四塞之地。这种相对富足和自给自足的生活,养育了陕西人不依赖外人、自信甚至有些自傲的性格基底,反映在性格上就是“犟”和不易变通,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陕西人外冷内热、爱憎分明的性格。 二是历史积淀。陕西人有十三朝古都的荣光与沧桑,有帝王之都的底气与“冷”傲。这种辉煌的历史在陕西人的集体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帝都意识”和文化自信,那种见过大世面的“冷”峻和“顶”天立地的气魄依然留存,历史创伤下的坚韧与“犟”刻在骨里。 三是农耕文明。陕西的黄土文化非常厚重和实在。这种农耕生活非常稳定,陕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农耕生活依赖于土地和季节,需要脚踏实地、辛勤劳作,春种秋收,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培养了陕西人实在、不尚空谈的性格,是“生”和“冷”的具体体现。 四是文化基因。这通过秦腔与饮食就可以折射出来。秦腔对陕西人影响很大,秦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苍凉悲壮、大喊大叫。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陕西人性格的宣泄和写照,这正是“生”、“顶”、“犟”在艺术上的体现。陕西美食共同特点是实在、顶饱、味道直接、口感扎实,这种饮食文化恰恰反映了陕西人追求实在、不喜欢花架子的性格。 总而言之, 陕西人“生、顶、冷、蹭、犟”的性格,是千年帝都的辉煌历史,赋予了陕西人的自信与傲骨(如顶和冷),厚重深沉的黄土文化奠定了陕西人的朴实与固执(如生和犟),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则使陕西人的性格得以完整地保存和延续下来(如蹭和犟)。这是一种优缺点都非常鲜明的性格,既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这片土地上人民最真实的生命状态。
00:00 / 06: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7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8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