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瓦罐制作是一项融合传统技艺与实用需求的手工技艺,核心流程包括选料、制坯、干燥、施釉、烧制五大环节。 一、原料选择 黏土:核心原料,需选用含沙量适中、可塑性强、无杂质的黏土,保证坯体成型后不易开裂。部分地区会混合少量高岭土,提升瓦罐的强度和耐热性。 辅料:根据需求添加细沙或草木灰,细沙可减少烧制时的收缩变形,草木灰能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增强釉面附着力。 二、坯体制作 1. 原料处理:将黏土粉碎、过筛,去除石块、草根等杂质,然后加入适量水,反复揉捏、捶打,制成软硬均匀的泥团,静置数小时“醒泥”,增强泥料的可塑性。 2. 成型塑形:传统多采用手工拉坯或模制两种方式。 手工拉坯:艺人将醒好的泥团置于转轮上,转动转轮的同时用手捏、拉、提,塑造出瓦罐的罐身、罐口、罐底形状,注重器型的规整与线条流畅。 模制:针对批量生产或特定造型,用陶模压制泥片,再拼接成罐形,接口处用泥浆黏合并抹平,保证坯体无缝隙。 3. 修坯修整:成型后待坯体半干,用修坯刀修整表面,打磨光滑,修整罐口、罐底的尺寸,部分还会刻划简单纹饰,提升外观质感。 三、自然干燥 将修整好的坯体置于通风阴凉处自然晾干,避免阳光直射或风吹过急,防止坯体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开裂。干燥时间根据坯体大小和环境湿度而定,通常需要3-7天,直至坯体完全干透,颜色变为灰白色。 四、施釉工序 釉料调配:传统釉料多以草木灰、石英、长石等为原料,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细粉,加入水调成釉浆,釉色多为青灰色、褐色等自然色泽。 施釉方法:用毛刷蘸取釉浆均匀涂刷在坯体表面,或采用浸釉法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确保釉面覆盖完整,厚度适中。罐口内侧和底部可根据使用需求决定是否施釉,部分实用型瓦罐底部不施釉,便于烧制时透气。 五、装窑烧制 1. 装窑:将施釉后的坯体小心放入土窑或电窑中,坯体间留出空隙,避免烧制时粘连,同时根据窑内温度分布合理摆放不同大小的瓦罐。 2. 烧制:传统土窑采用柴火烧制,现代多用电窑控温。 升温阶段:缓慢升温至800℃左右,去除坯体和釉料中的水分与杂质。 高温阶段:升温至1000-1200℃,保持数小时,使坯体烧结硬化,釉料熔融覆盖坯体表面,形成光滑的釉层。 降温阶段:自然降温至室温,避免骤冷导致瓦罐开裂。 3. 出窑检验:降温后打开窑门,取出瓦罐,筛选出无开裂、釉面均匀、造型完好的成品,不合格品作为废料处理。#老物件老情怀 #传统工艺 #民间手艺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2
00:00 / 06: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