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54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不懂就要问》《不懂就要问》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学习目标: 1.会认“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和“圈”。 2.粗略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 3.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二类字: 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多音字: 背:① bēi 背包 ②bèi 背诵。 圈:①juàn 羊圈 ②quān 圆圈。 词语解释: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多采用个别教学。 咿咿呀呀:本文指学生跟着先生读书。 照例:按照惯例。 霎时:很短的时间。 糊里糊涂: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摇头晃脑:形容自以为是或自得其乐的样子。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厉声:说话声音严厉。词语拓展: 含近义词的成语: 真心实意、兵强马壮、心平气和、不知不觉、山穷水尽、左顾右盼。 主题思想: 本文讲述了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由于不理解书里的意思,勇敢地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启迪我们不懂就要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只背不讲,勇敢提问。 第二部分(4—7):完成要求,先生讲解。 第三部分(8、9):就算挨打,也要提问。 第一自然段:私塾先生教书的模式是“跟读——背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说明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不动脑筋思考书中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几遍”“就”说明孙中山非常聪颖。“可是”表明孙中山虽然背诵得很流利,却搞不懂书里说的意思,为下文他向先生提问做了铺垫。第三自然段:同学们的反应与孙中山的发问形成鲜明对比。 孙中山敢于向先生提问,是大胆和不寻常的,反衬出他非凡的勇气。 第四自然段:“拿着戒尺”说明先生准备责罚孙中山;“你会背了吗?”的责问,说明先生以为孙中山好高骛远,不愿意踏实背书。 这说明孙中山在提问时顶着巨大压力,反衬出他的勇敢与好学。 第九自然段:孙中山的回答,表现了他宁愿挨打也要弄清楚道理的可贵品质,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照应了题目,体现出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课文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勤思考、多提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语文#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预习课本#必考考点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