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开黄腔、玩烂梗,一大批孩子正在被摧毁…… 01 网络上的烂梗, 正在让家长心梗。 02 前段时间, 一条视频引发了巨大争议。 一位初二班主任在课堂上怒斥学生。 起初还有网友疑惑 “老师为何如此失控?”, 可当理清来龙去脉, 只觉得细思极恐。 事情的起因, 是班上一位学生向她倾诉: 一些同学总追着他喊“唐人”。 班主任起初没懂什么意思, 直到特意去搜索才发现, “唐人”这个称呼, 竟是被用来嘲讽他人 患有“唐氏综合征”。 暗指一个人 “幼稚、愚蠢、不正常”。 如今这已成为 学生群体广泛流行的骂人梗。 这让班主任既震惊又愤怒, 在随后的德育课上, 她严肃地怒斥学生。 人有三不笑: 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 我们不能拿疾病当作笑料, 更不能用它去攻击他人。 不管你是攻击同学, 还是攻击任何人, 用疾病来制造烂梗, 本质上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这是对患病群体的极大不尊重。 视频发布后, 迅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共鸣。 因为大家发现: 这并不是个体的问题, 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烂梗, 已经大量渗入校园。 不少孩子, 正在失去好好说话的能力。 03 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印象深刻: 一位老师布置作业时, 底下学生张口闭口就是: “包的包的~” “做不了,做不了一点。” 家长批评孩子, 他们立刻甩出一串网络语录: “那咋了?0人在意。” “停停停,宝子你继续。” “中式教育真窒息。” “迟早逃离原生家庭。” 一位博主去亲戚家吃饭, 两个侄子刷了三个小时视频, 他多嘴了一句: 别把眼睛玩坏了。 侄子看都没看他一眼直接说: “啊对对对” “你说的对!” “如何呢,又能怎?” 你想多说两句道理, 他们立刻打断: “我们平时都这样” “鸡你太美,鸡你太美!”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 在如今中小学生的对话中, 充斥着大量令人费解的梗言梗语: 芭比Q了 如何呢,又能怎? 尊嘟假嘟 因为我善 来财,来财 家人们谁懂啊 演都不演了 我勒个豆 我勒个骚刚 tell me why OI,OI ...... 甚至他们都把这些用成书面语。 上海一语文老师改作文就发现: 一个班40多篇作文, 竟有十多篇高频使用网络热梗: 表达赞叹用“绝了” 感谢用“拴Q” 吃惊用“离了个大谱” 气愤用“破大防了” 紧张用:心里慌得一批” 把家长叫“老登儿” 喊同学叫“老6” 这已经不是个别孩子的语言习惯, 而是一种正在中小学生群体
00:00 / 1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