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宋代古琴】流水|龙升雨降·吴景略先生旧藏 演奏@古琴白无瑕 2025年6月21日,自得琴社于龙美术馆「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特展呈现“琴音绕梁”公益古琴演奏会,奏响三张传世宋琴:朱晦翁藏琴、龙升雨降、太古遗音。 预约公告发出仅半小时名额就被一抢而空,许多观众在后台表示遗憾未能到场,于是我们在集锦之外,又整理了三张琴每张一首完整演出曲目发布,以供琴友参考、交流。 据龙美术馆馆藏资料所示 宋龙升雨降琴为仲尼式,桐梓良材,琴体扁而宽,为宋琴的代表。琴身髹黑漆,通体蛇腹断纹显著。琴身配金徽和碧玉雁足。龙池上方有篆书“龙升雨降”四字名款,古意盎然,涵义颇具道家气味;或曰新皇登基,恩泽天下,镌此以为庆贺之意。由此推测此琴可能斫于宋代中期,或为徽宗宣和殿百琴堂遗世之物。 嵇康《琴赋》赞道:“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而高骧,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褒美了梧桐用作琴材的审美价值,认为它是琴成为道器的根本要素。梓木坚硬,反射功能强,桐梓良材和合,是传统琴材最理想的配置形式。而此琴材质颇厚,恰是以桐木和梓木良材为料,发音内敛而苍润,出音如戛玉,于丝弦特妙。 此琴也是吴景略先生旧藏,曾多次随其参加重大琴事,业内知名。吴景略先生公子文光为香港艺声公司所录的立体声磁带,就是在这张宋琴上演奏的。#古琴
00:00 / 08: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3
【宋代古琴】阳关三叠|太古遗音·吴景略先生旧藏 演奏:叶力嘉、@林泽钦钦吹 2025年6月21日,自得琴社于龙美术馆「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特展呈现“琴音绕梁”公益古琴演奏会,奏响三张传世宋琴:朱晦翁藏琴、龙升雨降、太古遗音。 预约公告发出仅半小时名额就被一抢而空,许多观众在后台表示遗憾未能到场,于是我们在集锦之外,又整理了三张琴每张一首完整演出曲目发布,以供琴友参考、交流。 据龙美术馆馆藏资料所示 晚唐至北宋太古遗音琴为仲尼式,桐木胎,黑漆朱髹,琴身遍布龙鳞、龟坼、流水、蛇蚹等断纹,因历史的蕴积而斑斓陆离。琴名双钩篆书“太古遗音”四字,由于年久而有所脱落漫漶,仅“音”字下半部的“日”字清晰可见。 龙池两侧镌有行草“佩剑冲金聊暂据,匣琴流水自须弹”,字体似王羲之《圣教序》,颇具唐人笔意。龙池下镌有宋代理学大儒朱熹手书“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子钩其深”紫阳琴铭一则,落款“淳熙丁未新安朱熹书”,为传世古琴所仅见者。雁足上方有阴文“玉振”印一方,当为元代大收藏家鲜于枢的印,以象其金声玉振之意。 著名古琴鉴赏家管平湖先生推断:“此琴唐制,年代当不晚于北宋。” 此琴是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景略先生旧藏。吴景略先生古琴艺术造诣深湛,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琴坛一代宗师”,同时在古琴鉴定及修复方面也备受琴家推崇。 1950年代初期,吴景略先生在上海得知此琴消息,当晚即动身赶往苏州以重金购得携归,此琴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音质高古松透、清越而多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声,被誉为琴音中的最佳“老生”。吴景略生前录制的《吴景略古琴艺术》全套传世唱片,多是用此琴抚奏的。#古琴 #箫
00:00 / 06: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4
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