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是成1周前
一粒砂裡有一個世界 一朵花裡有一個天堂 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 永恒寧非是刹那時光 英文原版(节选自《天真的预言》)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出自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 一粒砂裡有一個世界 一朵花裡有一個天堂 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 永恒寧非是刹那時光 这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的经典诗句,出自其诗集《天真的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核心是通过微小事物折射宏大哲理,探讨“小与大”“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诗句以“一粒砂”“一朵花”为喻,将浩瀚的“世界”与“天堂”浓缩于细微之物中,传递出“于平凡处见永恒”的深刻感悟——无限并非遥不可及,它藏在当下的每一个刹那,永恒也并非漫长的时间概念,而是被感知的瞬间本身。 这四句诗出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以极致凝练的意象,道尽“以小见大”的哲思——微小事物中蕴藏着宏大宇宙,瞬间的定格里沉淀着永恒的意义。 它用“砂”与“世界”、“花”与“天堂”的强烈对比,打破了“大小”“有限与无限”的边界,告诉人们:不必追逐遥远的永恒,当下掌心的刹那、眼前细微的美好,便是永恒的缩影。 生命感悟:真正的永恒从不是漫长的流逝,而是对当下细微美好的深刻感知,掌心握住的瞬间,便是宇宙与天堂的缩影。 经典中文译本 1. 梁宗岱译: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2. 徐志摩译: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3. 宗白华译: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二、核心哲思解析 1. 微观与宏观的辩证统一 - 意象对照:以“一粒砂”“一朵花”等微小事物,喻指“世界”“天堂”等宏大存在,打破“大小”“有限与无限”的物理边界。布莱克认为,宇宙的本质并非由物质体量决定,而是通过直觉感知到的内在联系。 - 哲学隐喻: - 砂粒:象征个体的渺小与独特性,每个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刹那永恒》 一叶舟 人海茫茫,我们每日与无数面孔擦肩而过,大多如浮光掠影,转瞬即忘。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一个人的出现,像夜空中独特的星辰,刹那间照亮你的整个世界。这便是所谓的一见钟情——那种第一眼就莫名被吸引,很难说清缘由,却笃定无人可以替代的感觉。 常有人质疑,仅凭一眼之缘,如何能支撑起绵长的情感?我以为,真正的一见钟情,从来不是轻浮的冲动。它不像沙滩上的字迹,潮水一来便消失无踪;反倒像隐于心灵深处的泉眼,一经触发,便泪泪涌流,源源不绝。那个人仿佛是你灵魂缺失的一块拼图,相遇的刹那,生命突然完整了。 这种奇妙的吸引力,往往与容貌、年龄无甚干系。它是一种灵魂的默契,是前世的记忆,或是气场的契合。就像一把钥匙恰好对上锁孔,轻轻一转,便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你或许说不清那人的特别之处,但心底有个声音明确地告诉你:就是这个人。 岁月是最公正的检验者。许多热烈的情感随时间褪色,而一见钟情若得滋养,反会如陈年佳酿,日益香醇。光阴的河流冲不走初见的悸动,多年后重逢,那瞬间的震撼依然鲜活如昨。这不是因为记忆的美化,而是灵魂的确认——你当年感知的那份独特,经年累月,依然真实存在。 当然,一见钟情并非终点,而是起点。那惊鸿一瞥点燃的火花,需要双方小心呵护,添薪加柴,才能燃成永不熄灭的温暖火焰。它是一颗种子的萌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还需后天的阳光雨露。 在这个崇尚理性分析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给直觉留一席之地。有些深刻的理解,发生在一瞬间;有些灵魂的相认,无需漫长考验。当那根心弦被拨动,不妨勇敢地相信,这刹那的感应,或许真能缔造永恒。 2025.10.16 #情感 #一见钟情 #灵魂共鸣 #爱情哲学 #刹那永恒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