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苏东坡生平 苏东坡本名苏轼,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熏陶下,年少的他勤奋好学,八岁入乡塾,后又在寿昌院州学、青神中岩#历史故事 书院等地深造。 嘉祐元年(1056年),19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随父亲进京应试。次年,在礼部考试中,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让主考官欧阳修大为赞赏,本欲将其定为第一,却误认是弟子曾巩之作,最终列为第二。但在随后的礼部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拔得头筹,三月殿试,苏轼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一时间文名传遍京师。然而,同年五月,母亲程氏病逝,苏轼父子三人急忙回乡奔丧,守孝三年。 嘉祐四年(1059年),守孝期满的苏轼再次随父进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入第三等,这可是实际意义上的最高等级,随后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还朝任殿中丞。但这期间,先是妻子王弗去世,次年父亲苏洵也病逝,苏轼与弟弟苏辙不得不护送父亲灵柩回乡服丧。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回到京师。此时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变法,遭到变法派的排挤。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自请外任,出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他游览名胜古迹,也留下了大量诗词作品。后来,苏轼又历任密州、徐州知州。在徐州时,他曾带领百姓抗洪,保住了城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却因“乌台诗案”被捕回京,险些丧命,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的日子,生活困顿,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逝,苏轼被重新启用,先后任登州知州、礼部郎中、翰林学士等职。但因新旧两党之争,苏轼屡次请求外任,元祐四年(1089年),他再次出任杭州知州,组织疏浚西湖,修筑了著名的苏堤。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苏轼又成了被打击的对象,先后被贬至惠州、儋州。在儋州,他没有消沉,而是积极传播文化,教书办学。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得以北返。然而,长期的奔波与磨难耗尽了他的精力,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