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午休,“躺睡自由” #午休课桌椅 #媒体精选计划 孩子在学校午休,是怎么睡的?有的学校条件有限,孩子们只能趴在桌子上凑合。但这种姿势问题可不小:脖子和腰弯得太厉害,时间长了,肌肉容易劳损,影响脊柱健康;胳膊压久了血液不循环;眼球也有可能受压迫……这些问题,真的不能忽视。 好消息是,国家最近发布了《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2026年2月开始实施)。新课桌椅不仅要结实、安全,还能“一键变身”!坐直上课,躺平睡觉,真正实现“一椅两用”。 其实在这之前,有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比如上海崇明、杭州拱墅区,就试点过“可躺式课桌椅”。两步操作:一按、一靠,学生就能躺下午休。既方便又不贵,这样的尝试特别有参考价值。 当然我们也得说,不是所有学校都得照搬同款。有些教室空间紧张,全换成可躺式桌椅可能摆不下;也有些学校已经利用图书馆、体育馆,配上午睡垫,效果也不错。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得因地制宜。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建设教育强国,从一把椅子,一张课桌,一顿安全、可口的校园餐做起。把学生健康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才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实在的体现。期待更多温暖的“靠背”,托起孩子们更轻松、更健康的成长时光!我是党报评论君,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聊聊学生午休怎么更好实现“躺睡自由”。(出镜:孟繁哲)#评论君开讲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6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新国标出台,中小学生“躺平午睡”要实现了! 新国标出台会“变形”的课桌椅真是迷倒了我,中小学生“躺平午睡”要实现了。在许多城市,中小学生“在校午休”已是常态。由于传统课桌椅功能单一,不少学校的学生午休时只能“趴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学校采用了可以“变形”的课桌椅,让孩子们既可以坐着上课,也可以躺下午休。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首次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全流程,为可折叠午休课桌椅树立了明确规范。“国标”里的午睡课桌椅,到底什么样?目前,可以平躺或倾斜的各式午休课桌椅已经在多地学校投入使用,这种桌椅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形”功能——上课时,它是标准的课桌椅;午休铃声一响,它就能轻松切换形态,让学生舒适地躺下休息,校园午休从“凑合趴睡”变成“舒适躺睡”。 新国标制定,比如,展开后的总长度要超过1米,保证学生能伸展开身体;靠背可以放倒到135度以上,接近半躺的舒适角度;甚至连头枕和搁腿的位置,都有明确的尺寸要求,确保孩子们能真正睡个好觉。午休课桌椅新国标的发布,一来填补了相关空白,方便未来企业生产与学校采购,二来也有助于扩大“躺睡”学生的数量和比例。新国标的制定,为学生的健康午休画下了基准线。但如何将这条线,稳稳地铺进全国成千上万间教室,还需要各地用因地制宜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作答。#新国标出来了 #会变形的课桌椅 #健康午睡 #中小学生教育 #热门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一张午休课桌椅的“国标”,为何让全网叫好? “终于不用再趴着午睡了!”“什么时候全国推广?”“这届孩子真幸福。”近日,当《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2月1日实施的消息传出,社交媒体上瞬间被欢呼与期待刷屏。一张小小的课桌椅,何以牵动如此广泛的情感共鸣?因为它承载的,不只是一个“睡个好觉”的朴素愿望,更是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与身体伤痛,是教育从“以学为本”迈向“以人为本”的关键一步。 我们这一代人,谁没有在午休时被硬邦邦的桌面硌得手臂发麻、头晕目眩?谁没有因趴睡压迫眼睛,导致一觉醒来视物模糊、头痛欲裂?谁没有因蜷缩身体,落下腰背酸痛的“职业病”?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趴睡之痛”,实则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长期压迫颈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压迫眼球导致眼压升高,不良睡姿诱发脊柱侧弯——这些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医学界早已证实的风险。过去,我们习惯了“将就”,认为“趴着睡”是学生生活的常态,是“吃苦耐劳”的一部分。但这份“将就”,实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漠视。 新国标的出台,正是对这份“将就”的彻底终结。它用精确到毫米的数据,为学生的午休舒适度划定了底线。小学课桌高度455-730毫米,中学565-790毫米,椅子座宽不小于360毫米——确保坐姿端正;午休时,椅子可展开成1050毫米以上的躺姿,靠背放倒至135度,配备头枕与腿托——真正实现“躺平”;桌下空间预留足够高度,避免蜷缩——保障身体舒展。这些细节,是科学,更是人性。它告诉我们,孩子的健康,不该在“学习至上”的名义下被牺牲;午休,不是可有可无的“休息”,而是关乎成长、效率与尊严的“刚需”。 当然,也有人质疑:教室空间是否足够?成本是否过高?是否会沦为“形象工程”?这些担忧并非多余。但国标的出台,其意义远不止于几张新桌椅。它首先是一把标尺,为地方政府、学校采购提供了权威依据,杜绝了“以次充好”的灰色空间;其次,它是一份宣言,宣告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教育的温度与精度,就体现在这些“被看见”的细节里。 从“趴着睡”到“躺平睡”,从“将就”到“讲究”,一张课桌椅的变革,映照的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跃迁。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室里的屏幕越来越大,更是孩子身下的椅子越来越舒适。当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你很重要”,教育的温度,便真正抵达了人心。#抖音热评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