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把“齐胸襦裙”叫错啦,它不是裙子的名称 #齐胸襦裙 #齐胸衫裙 这两种叫法都是可以的 #国风合伙人 🌟【襦裙是什么意思】 是襦+裙的意思,一个组合,一套搭配,襦指短上衣,襦裙是“短上衣+裙子”这样一个组合的意思。 🌟很多出版物会把以上组合叫作“襦裙” 在古代也是【襦】【衫】皆可 🌟赵丰老师在《寻找缭绫》中对以上情况有非常通俗易懂的概括: “衫是唐代常见的服装用词,一般均指上衣。有时可与襦互称,有时亦可与袍并称” 🌟我在做内容的时候经常出现“襦裙”的叫法,参考的是出版物的叫法,如《中国纺织通史》、《中国服饰史》、《中国古代服饰辞典》等等。 沈从文、王㐨老师的《中国服饰史》中原文是“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 🌟【到底什么是襦?】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中国纺织通史》中提到两种情况(篇幅关系,选局部): “唐代颜师古注《急就篇》卷二:”,“短衣曰襦,自膝以上。一曰短而施要者,襦” 就是说: 观点A:膝盖以上短上衣就可以叫襦。 观点B:短上衣加腰就称为襦。 A、B两种观点并存。 在《中国古代服饰辞典》中襦在唐代还有儿童围嘴的意思 宋代《演繁露》中对襦的描述也很宽泛,其中写道“襦者,短衫也”,还说褙子“状如单襦” 🌟【没有腰襕的衫子在参考资料中依然能被叫做襦,也能叫衫】 2023版的《古壁丹青——昭陵唐墓壁画集》依然将短上衣称为襦, 懿德太子墓的壁画,有一幅是对襟无腰襴短上衣外穿挥扇的仕女,《中国纺织通史》对其标注为“穿裙襦的宫女” 23年出版的《金缕瑞衣——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考古及科技研究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书中写有这样一句话:”T68-F形制可能是短衫(襦)”,T68-F是一件对襟直袖无腰襕的短衫 所以怎么叫,看你自己,好理解就可以的,不是说叫了A就不准叫B,叫了B就不准叫A,观点百花齐放,求同存异,选择一个你更容易理解的叫法就好。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7
齐胸襦裙的裙子太长怎么办|跟着古人学起来 注意点1⃣️【齐胸襦裙】【齐胸衫裙】都可以叫,在古代也是【襦】【衫】皆可,襦指短上衣,甚至到了宋代,《演繁露》对襦的阐释更模糊 注意点2⃣️裙子本体不叫“襦裙”🙅 【齐胸】指的是穿法,指的是你把裙子穿到胸位上,襦指短上衣,不是裙子本体叫襦裙,这个不要搞错,“襦+裙”是组合。 【具体参考资料延展】 “襦裙”的叫法参考的是出版物的叫法,如《中国纺织通史》、《中国服饰史》、《中国古代服饰辞典》等等。沈从文老师的《中国服饰史》原文是“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 🌸有观点认为,应该叫“衫裙”,因为参考唐代古籍,衫的称谓为多,也有观点认为需要区分是否有腰襴,有腰襴才能称为襦。 《中国纺织通史》中提到了以上其中两种观点,书中写道(篇幅关系,选局部): “唐代颜师古注《急就篇》卷二:”,“短衣曰襦,自膝以上。一曰短而施要者,襦” 就是说: 观点A:膝盖以上短上衣就可以叫襦。 观点B:短上衣加腰就称为襦。 A、B两种观点并存,此外《全唐诗》中亦不乏对襦的描写。 🌸所以怎么叫,看你自己,好理解就可以的,不是说叫了A就不准叫B,叫了B就不准叫A,观点百花齐放,求同存异,选择一个你更容易理解的叫法就好。 从我做内容的角度来说, 一是,“襦裙”参考的是出版物的叫法,包括2023版的《古壁丹青——昭陵唐墓壁画集》依然将短上衣称为襦,也许会有小伙伴说壁画中上衣掖到衣服里了,看不到结构。那可以参考懿德太子墓的壁画,有一幅是对襟无腰襴短上衣外穿挥扇的仕女,《中国纺织通史》对其标注为“穿裙襦的宫女” 二是,不少萌新接触第一个词汇大多为“襦裙”,内容带襦裙更能让萌新接触到基础信息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2
#马面裙 《传旗故事》讲述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是中国古代汉族女子的主要裙式之一。 马面裙的前后内外共有4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内裙门装饰较少或无装饰,侧面打活褶,褶子大而疏,用异色的裙腰固定,裙腰两端缝坠系带,裙摆宽大,摆幅上用织或绣的形式饰底翩或膝斓。 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的一类裙子已经具备马面裙的马面形制了,这类裙子称为旋裙。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所以其实马面的原型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为了骑马而设计,而是为了骑驴。而马面一词其实是一种建筑名称,明代城墙的墙体外侧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平台,这是为了防止城墙下出现死角,这就是马面。而马面裙的光面裙门恰好与此城墙相似。将城墙马面与裙子联系起来,最早是出现在《明宫史》中,从此马面裙便拥有了姓名。 马面裙始于明朝,延续至民国。 明代成化年间,京城人士都喜欢穿马面裙,上至一国之母,下至黎明百姓人人皆穿马面裙,只是不同的阶级马面裙的质地、装饰和色彩都有着严格的区别,这时并无马面裙之名,裙式简单且未定型,色彩秀丽,整体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清代马面裙在继承明代裙式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行变,逐渐发展成为清代汉族女子的日常着装,成为了清代女子的标志性裙式。 马面裙在清代发展最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结构风格,是清代裙子的基本形制。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渐崩溃,民国初的马面裙在风格上仍然继承发展着清代那种宽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复杂的工艺,但这一切都在逐渐锐减,慢慢由富贵走向了衰落。 五四运动以后,受民主、自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女性的裙子与西方女裙的差别越来越小,传统女裙的元素渐渐消失,这也预示着马面裙已走进末梢。 随着裙式不断简化,至20世纪30年代,有绣花的马面裙逐渐在生活中被人们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喇叭裙、旗袍等。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32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4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2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16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