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大名府八景之惬山古偃   惬山古偃一景在今大名县城北4.6公里处的岳庄村。惬山,是西汉时期堵塞黄河决口的遗迹,因岳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岳庄。   黄河流经大名县境有明确纪年的是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浚县宿胥口决徙,经今滑县、濮阳、内黄东南、清丰北、南乐西北入大名境,东北入馆陶,折向东行,经高唐县西南,再折向北至东光县西合漳水,复下折东北流经汉章武县(今黄骅县伏漪城)东入海。   西汉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秋,大雨十余日,黄河北决馆陶及东郡(治所在今濮阳县)金堤,泛滥兗、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官亭、室庐四万所,徙民避水,居丘陵九万七千余口。次年春,大司马王凤向汉成帝荐举王延世为河堤使者,负责堵塞决口。王延世采用两艘船夹带着一个“长四丈大九围”的竹筐,竹筐里满盛石头,行至决口处落石,历经三十六天,决口堵塞,“隆如山阜,颇惬人心”。汉成帝因此赐名“惬山”,并将建始五年改为“河平元年”。元城县民为颂扬王延世的功德,在惬山顶上建王延世祠,世代祭祀,至今未绝。   在岳庄村北,随着村民建房取土,发现一处河决遗迹,明显可以看到数根直径约0.5米的木桩被洪水夹带着前行,是否也是王延世塞河遗迹,有待相关部门实地考证了。   关于惬山,唐朝时期的惬山之战,就发生今岳庄以西。此外,在北宋,惬山还有上惬山、下惬山之分。《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元符二年七月条,大名知府韩忠彦奏报,黄河决口,大名府西即是北流故道,水势逼近大名府城,此时若不将御河闭塞,黄河将夺占御河河道直注入城,请令李仲以所得修新河钱物,尽快修筑。宋哲宗下诏,令大名府与李仲修筑上下愜山。而上下愜山是否就是岳庄村南和村北,不得而知。   王延世祠在岳庄村西南,祠有三间,民间称惬山庙,祠堂周围种植花卉树木,郁郁葱葱。登临其上,“俯窥漳卫同涓滴,上摩云霄近斗牛”(赵宁《惬山庙》);放眼四望,“长堤分水势,垒土象山岑;远浦归帆出,斜阳古树深”(庄同生《惬山庙》)。   检阅典籍,惬山历历在目,惬山之所以能“北与尧山齐宠,南与大伾山并峙”(范鉴古《惬山记》),是因为王延世塞河厚德流长的缘故。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2
1952八县换地河北亏惨大名府!河南扛黄河堤,山东成了赢家? 在中国的历史上,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关系一直特别密切且独特。早在北宋时期,河北西路与河北东路就勾勒出了如今河北省的雏形,当时黄河便是两省的天然南界。不过,时间流转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豫、冀、鲁三省交界处黄河治理的统一指挥难题,新中国专门设立了平原省,省会定在新乡。 1949 年 8 月,大名专区被撤销,下辖的大名县划入了邯郸专区。经过三年的集中治理,黄河泛滥的问题基本得到了遏制,平原省存在的核心价值也随之越来越小。到了 1952 年 11 月,平原省正式被撤销,原来下辖的 6 个专区分别划归河南省和山东省。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情况:河北省原本有 5 个县划入了平原省,可平原省撤销后,这 5 个县并没有回到河北。于是豫、冀两省再次商议这 8 个县的归属,最终决定保持现状,一场轰动华北的 “八县换地” 就此敲定。 这场换地直接改变了两省的边界格局 —— 河北省与黄河的联系被切断,省界改成了漳河,对邯郸和安阳地区的影响更是深远。具体的交换方案是这样的:河北划出原属大名专区的南乐、清丰、濮阳、长垣、东明 5 个县,这几个县原本都是大名府的旧属;河南则划出安阳专区的临漳、武安、涉县 3 个县作为补偿。更准确地说,河北划出的 5 个县最终划入了河南省,等于不仅没了大名专区,还少了 5 个县,损失着实不小。为了弥补这个缺口,河南除了划给河北 3 个县,还把安阳的六河沟煤矿划归河北,刚好满足了邯郸新兴钢铁基地对煤炭资源的需求。而河南划来的临漳、武安、涉县,河北也一并划入了邯郸专区。单从面积上看,这 3 个县和河北划出的 5 个县大致相当,表面上两省算是打了个平手。 不过细究起来,这场 “交换” 还有后续... #邯郸 #大名府 #河北 #河南 #dou上热门 @DOU+小助手 @DOU+上热门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
火凤凰11周前
石槽坊  位于大名县城东南偏南10公里处古运河南侧,据村中老人口授相传,(一说)新朝(王莽)末年以前村东有一庙,庙东侧有一古井,一年四季井壁结冰不化,村民起名曰琉璃井,因古驿道紧邻村庙东侧,村民在井旁安放一大石槽约有丈余,以便驿道往来之人饮马歇脚,汉光武帝刘秀平定王莽时,路过此地人困马乏,用琉璃井水倒入石槽饮马,刘秀战败王莽称帝后,村民引以为荣,并在石槽上篆刻铭文记载世代流传,村名由此名为石槽坊,后因朝代更迭战乱四起,村民怕因此殃及无辜,便把石槽丢入琉璃井内和井一并掩埋,至今琉璃井地块还在,琉璃井和大石槽早已不知所踪,村名几经变更至此村名仍叫石槽坊。(二说)明朝初年,有一封姓沿黄河西岸逃难来到此地,见有一水井,井旁有一石槽,这里地势高,土质肥沃,便居住下来,起村名石槽场,后改为石槽坊,并沿用至今。民国三年(1914年)12月,元城县并入大名县之前的原大名县辖村。1953年4月30日至1958年4月12日,为东范堤乡辖村。1928年至1937年,为大名县第一区第五十一乡辖村:石槽场。 1940年6月至1946年6月,为元城县第四区辖村;1946年6月至1949年8月,为元朝县第四区(驻沙河路村)辖村;1949年8月至10月,为大名县辖村。1949年10月至1953年4月30日,为大名县第四区(龙王庙区)辖村。 1961年4月至1984年3月,为龙王庙人民公社辖村。1984年3月至今,为龙王庙镇辖村。#原创视频 #历史故事 #创作人计划 #历史古迹 #大名府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6: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2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7
00:00 / 07: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3
00:00 / 09: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1
00:00 / 0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