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7
为什么要让学生成为“小老师”?—— 多赢的教育价值 对于担任“小老师”的学生: 深化理解与记忆:“教”是最好的“学”。为了教会别人,学生必须自己先彻底理解动作要领、节奏和细节,这能极大地巩固所学知识。 提升自信心与领导力:站在前面带领大家,是一次宝贵的自信心锻炼,能培养责任感和领导才能。 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思考如何清晰地讲解和示范,这是非常重要的软技能。 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角色的转变会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更加主动地钻研。 对于其他学生: 增加课堂新鲜感:同伴教学能带来不同于老师授课的新视角,课堂更有趣。 降低学习焦虑:看到和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能做好,会产生“我也能行”的心理暗示,更容易接受指正。 促进同伴间的学习与交流:创造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友好氛围。 对于老师: 观察与评估的绝佳机会:老师可以暂时从主导位置抽身,更细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和潜在问题。 建立更亲密的师生关系:这种模式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关系从“上下级”更多地向“合作伙伴”转变。 实现分层教学: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挑战“小老师”角色,同时有更多精力去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舞蹈课堂实录 #课堂花絮 #见证成长 #职业教育 #幼儿舞蹈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餐桌上的灯光温柔,儿子的声音却让空气骤然紧绷。当他终于说出那个消息——79人选3人的校队选拔,他是其中之一时,我手中的筷子微微发颤。 我见过他为练成一个篮球动作执着到忘记时间的样子,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既欣慰又心酸。为什么这份热情不能分给语数外?#为什么学习于他总像被动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不能像打篮球那样主动去学习?这些问题让我纠结并不敢去赌一把。 八年级,多么微妙的年纪。往前一步是中考,退后一步是青春。篮球在他手中不只是球,而是滚烫的梦想;在我眼中却不只是梦想,还可能是前途的岔路。我害怕校队的训练占据他本就紧张的课余,更害怕拒绝的眼神再次熄灭他眼里的光。 这大概是中国父母共通的困境:我们渴望孩子拥有发光的时刻,又担心那光芒照错了方向。在标准答案至上的世界里,篮球场上的变数显得太过奢侈。 可是,看着他此刻期待的眼神,我想起心理学家说的那句话:“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热爱里学会坚持,在坚持中找到自己。”也许,篮球教给他的专注与毅力,终将以某种隐秘的方式,反哺到那些公式与课文里。 今晚,我决定把选择权交还给他。不是因为不再担忧,而是终于明白:成长这场仗,终究要让孩子亲自上场。无论是球场上的突破,还是考场上的拼搏,都需要同一种品质——那就是为所爱之事全力以赴。 如果他注定要飞翔,我愿做那阵托起他的风,而不是锁住他的笼。毕竟教育的终极目的,不该是培养只会答题的机器,而是塑造会发光的人。 而那颗篮球,或许正是他生命里,第一束真正属于自己的光。#孩子成绩#孩子的快乐很简单 #重拾文字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