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荣燊3月前
#上热门 双璧辉映的越剧绝唱 —— 浅析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袁雪芬、范瑞娟的舞台艺术 我自幼深情热爱中国的戏曲艺术,特别是我国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四大剧种。 我国拍摄于72年前(1953年)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倍受本人钟爱。也相信度过了半百年纪的人,大都对越剧电影《梁祝》怀有记忆和情怀。 在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这一经典金段中,袁雪芬与范瑞娟两位越剧宗师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功力和卓绝唱腔,将十八里蜿蜒心路,铸就成了一座让后人永远仰望的丰碑。 袁雪芬宗师饰演的祝英台,于送别路上,将女儿家欲诉还休的百转柔肠凝练于方寸舞台。她的表演,每一个眼神的流转、指尖的微颤、水袖的拂动,都精准服务于“暗示”这一核心戏剧动作,毫无冗余,其含蓄之处却深见惊雷。 范瑞娟宗师塑造的梁山伯,其伟大也在于将“不解风情”演绎得如此真挚动人。剧中面对英台种种暗示,她却真实展现其敦厚淳朴的本色。正是这份浑然天成的“钝感”,反衬出英台内心的炽热与孤勇,也使得最终的悲剧结局更具撼人心魄的力量。 袁雪芬宗师的通篇演唱,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典范。她开篇一句“书房门前一枝梅”,吐字清雅,行腔如清泉流淌,奠定了金段中温婉含蓄的总基调。“青青荷叶清水塘”一段,更是越剧“袁派”精髓的完美呈现。她起腔气息深沉,好似从心底涌出,特别是“清水塘”三字行腔婉转低回,尤其“塘”字的尾音处理,微微摇曳,似叹息,又似女儿家难以启齿的幽怨,将面对心上人却只能以景寄情的无奈与焦灼演绎的炉火纯青。 范瑞娟宗师的演唱,更以越剧“范派”特有的醇厚质朴、韵味深长见功。她的唱,是心声的自然流淌,毫无雕琢痕迹。“弟兄二人出门来”一句,起音平实,中正平和,恰如其分地展现梁山伯送别“贤弟”时纯粹的关怀与坦荡。在回应英台种种比喻时,如“配鸳鸯,配鸳鸯,可你英台不是女红妆”,唱腔平稳舒展,带着兄长般的爽朗笑意和一丝对“贤弟”所谓稚气幻想的宽容。 范瑞娟的演唱,其力量正在于这份内心的真诚。她的声音如同温润的玉石,不炫技,却以其内在的醇厚与稳定,很好衬托了袁雪芬唱腔中所有的婉转波澜,形成了完美的声音对位,在“不解”中反而更深沉地映照出祝英台情感的纯粹与浓烈。【上篇】(作者:顾荣燊)
00:00 / 1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