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诗十月6月前
#诗十月影像游记 #诗歌里的吉安#泰和#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九百四十多年前,时任泰和县令的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公务之余登上快阁,在落日余晖中把酒临风,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快阁》诗。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首诗诠释为厌官思隐之作,认为作者借“白鸥盟”典故,抒发其欲归隐田园、摒弃功名的清高之志。 我以为不然。元丰三年(1080年),三十六岁的黄庭坚由国子监教授赴任泰和。他亲书《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用以自警。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任上整饬吏治,体察民情,深得民心。正值壮年,踌躇满志,何来归隐之心?只是身居县衙,远离京都,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山谷先生,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深感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才有了“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的孤寂与怅惘。此刻,与白鸥相盟,不过是文人自明心迹的常用意象;他心中向往的归船,绝非驶向百里之外的家乡修水,而是指向万里之遥的汴京。归船里的长笛声,分明是志在庙堂、心存魏阙的入世之音。 笛声所至,便是心之所向。口称归隐,心系朝堂,此乃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常态。“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终其一生未能真正忘怀世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终究放不下“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建功立业之志。黄庭坚后来果然重入京师,虽屡遭贬谪,但赤忱不改,从未真正隐退。所谓“白鸥盟”,多是仕途困顿时的短暂自遣自慰,待到机遇来临,又有几人不登舟扬帆,再启征程。 暮春时节重登快阁,快阁景物与当年大相径庭。唯见赣水依旧北去,而那支想象中的长笛,仍在历史的长河中,鸣响着士人不变的精神追求。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7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1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6: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19: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5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8: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古诗词 10至12年级诗24首之二十二《登快阁》宋· 黄庭坚 大家好,喵喵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古诗词: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认真做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抖音 #抖音青少年 #抖音精英 #读诗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