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
塬上8月前
视频里的这个窟窿,是洛河西畔富塬堡子的窨子出口。进口在堡子里各家的红苕窖、水窖、牲口圈,甚至灶火案板下的炭㝩㝗。出口在南埝东沟老崖上,离沟底约十丈,离地面约四丈。出口在摛出来一节老崖的窝角,从沟底走到跟前,如果不单顾宁寻,基本看不着。沟底朝东北、西北、东南都有出路,顶上的西南是老陵 ,选址巧妙,相当的隐蔽。这一窨子,是窖、窑、闪坑(陷阱)、地道的地下人工组合建筑,里头有水窖、土炕、粮仓、灶火、抽板等,用来藏身避难、存粮逃生、抗击土匪。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 多少六十岁以上的乡亲很是熟悉,而且参与了挖地道。也就有了民间的挖地道、蹲小号、写材料等等憋屈。通常窨子口在老崖绝壁上,开口蕞,一般仅容一二人进出,里头另有一番天地,进深面积小的十多平,大的几十上百平米不等。口口多悬在半山腰,没有明显进出路,靠大绳吊着出入,提升躲避盗匪的能力。其他地方有的窨子里,还有硙子、水井,牲口圈、粮仓、气眼、灶房、库房、暗器窟窿、鹞子翻身及成十里的地下坑道,遇兵患匪祸时,全族人藏在窨子里,不跟外界联系,生活一两年也不成问题。总的来说是窨子是一种封闭、土石木结构、用来藏人、藏粮、藏水等避难的人造空间。现今乡亲习惯说成老窨子、地窨子。       窨子,作为暗窑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从人类穴居开始到窑,再对窑、窖和坑道改造而来,成为窑的延伸和堡子的附属建筑。至少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了窨子,《诗经·豳风·七月》上就有咏窨的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是周历的二月,但在夏历则为十二月,是当时天气最冷的大寒前后。说的是这个时候敲些冰凉圪垯搁到地窖里,供消夏之用。”阴”通“窨”,《说文解字》:“窨,地室也。”至今下地窑洞仍然是渭北乡亲的居住形式之一,可见早在周代,窨子跟居住就有着关系。        不同的地方,对窨子构造有不同的规置。形制也多,有的在室内,有的在室外,有的有后口,有的类地窖。比如用于藏家畜家禽者称为“马窨子”,较宽敞,大牲口能回旋、饲养拉撒。另一种是很长的暗道,且有沟可通,带有后出口的大窨子,遇紧急情况,人夫马匹可以藏于其中或从后洞逃逸。这种窨子多在山区或者原区临沟的地方。米脂县姜氏庄园西侧的碾房院,一孔窑中即设有暗道直通后山,供全家转移财产和人畜。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5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00:00 / 08: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74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00:00 / 1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5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