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62天前
下来我们从第一个推理开始想,生命会不会其实就是宇宙对"完全崩散"的第一次反抗。如果真是反抗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又靠什么撑住的?要搞清楚生命到底在干什么,就不能只说一句"生命在对抗熵"。那太大太空得把镜头拉近看生命每天到底在做什么。你观察任何生命,最先发现的一件事就是它们都在努力不让自己散掉。细胞破了会修,大脑受伤会重建连接,皮肤裂了会结痂,植物断了枝还会长叶子。生命从出生那一刻起,它第一反应不是探索宇宙,也不是思考真理,而是先稳住自己,拼命维护"我还在"。可问题是宇宙并不是往维持这个方向走的,宇宙的趋势是往下滑,能量在散,结构在崩,记忆在蒸发,从有序走向混乱。生命偏不,它抓住能量不让跑,把结构补回去不让崩,把记忆守住不让消失,你可以把生命想象成一面不断裂开的墙,而生命就是那只一直在贴胶带的手,墙还在裂,可它硬是想着别让裂缝再扩大,但维持监督要付代价,能量从哪来修复要多少成本?为什么人会累,会痛,会焦虑?这些感受不是设计错误,而是系统在提醒你,你正在和熵对抗。这件事要付费,伤口愈合要消耗能量,记忆形成要烧糖,文明保存历史要花时间、人力、资源。生命一直在付账,这说明它真的是逆流而上,而不是混着走,可光靠修修补补不够。如果生命只是一代一代从头开始,它根本熬不过时间,所以它做了第二件事,把这些对抗混乱的方式变成记忆,把记忆变成能传下去的信息。细胞把方式写进dna,人把经验写进语言,文明把教训刻进石碑和书里。这说明生命不满足只活今天,它还想把怎么活下去的方式留下来,让下一次能站得更稳。 也就是说生命做的是三步,第一先别散,第二记住怎么做到的,第三把这件事传出去,这已经不只是活着了,而是更像一场接力赛。上一棒没跑完,下一棒就接过去。你看人类为什么要生孩子、教孩子、写书、造硬盘、留下故事?不是为了浪漫,而是生命知道只靠一个个体的坚持,挡不住宇宙的崩塌。只有把"怎么抵抗"复制出去,反抗才不会断。所以第一个推理能落地了。生命不是来顺着宇宙的规则走,而是一开始就在和宇宙最普遍的趋势较劲。它先划出一点边界,把自己从混乱里拉出来,它再用能量顶住崩溃,最后它把这种做法刻进记忆和复制方式里,让这条逆流可以延续下去。 可到这我们又得问,既然守住自己已经这么难,为什么生命还要复制,还要进化还要变聪明还要建文明?它到底是在活着还是在守住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下面也就是第二个推理要回答的。如果生命只是为
00:00 / 0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6: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1
00:00 / 07: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